Pages

July 5, 2004

知識、知識、知識

剛剛逛網誌時,從 High Context 的知識管理文章Knowledge-at-work: Corporate memory - the hard way(非常值得一讀),真是又回到兩年前在 CDI 時接觸 HBS Working Knowledge 一樣的心情,一種對知識活用、增進企業內部學習、以及探究知識的熱忱。

各大企業組織重視知識管理有很多現實因素,員工的流動帶走知識與經驗、快速的競爭環境不容再次犯錯、消化資訊的速度要快、員工要有自我學習機會、...等。自從網際網路興盛,這些知識管理議題已經在各大管理學院形成一股研究熱潮,我記得唸過「麥肯錫顧問公司」知識管理系統的案例研究,很驚訝他們利用電腦網路以及管理制度雙管齊下的方式,讓人員流動率如此高的公司得以累積知識、進而變成公司的重要資產。前陣子一位朋友告訴我他們公司一位派駐客戶公司的系統人員離職,後來被該客戶聘回去擔任原來的工作,也因此合作關係便中止了。他並不是要抱怨客戶或那位員工,而是說那位員工低估了團隊支援的重要性,因為原本當他派駐客戶公司的時候,並不是真的「一人軍隊」,而是有整個團隊在後面支援,他休假有人代班、需要技術或資料時有人在公司幫忙處理,所以一旦他開始獨當一面,那會是艱苦奮戰的開始。我因此想到,在公司組織當中,知識並不是一個人的貢獻,而是團隊的集體心血,這才能凸顯公司運作、團隊合作的特色;從另一方面看,如果知識都是少數人的成就,那公司組織的運作就需要好好檢討一番了。

講了這麼多公司組織,其實我主要是想到學校與公家機關,同樣可以歸類為組織運作,就一樣會有知識累積與運用的問題。就我看來,學校經常發現缺乏知識管理的問題,例如新任職員搞不清楚狀況、離職職員也沒有交接清楚、畢業學長留下一屁股雜亂資料、系統管理換人結果一團亂、...,當各大學有愈來愈多 MBA、EMBA 課程,這些課程有實際運用到學校本身的運作嗎?當大學愈來愈被迫獨立、財務行政都要自己照顧的時候,難道不需要效法歐美私立大學的營運方式∼也就是當作一家盈虧自付的實體公司來經營嗎?全國各個號稱要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們,你們有沒有一流的經營團隊和營運系統?有沒有能夠面對國內外強大競爭力的反應機制?有沒有一套讓學校體系永續成長的知識管理系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