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arch 25, 2008

全速前進,進軍科隆!

一掃前些日子可能斷炊的陰霾,神祕的 "S-chatten" 計畫終於獲得長官書面奧援,得以全速前進!加油吧,夥伴們!

March 23, 2008

我是什麼顏色?

我們總愛用顏色區分族群,「是藍的還是綠的?」變成口頭禪,撥下紛爭的種子。華人社會,尤其是台灣社會,有一個令人不安的傾向,就是極端分化和對問題過度的簡化,結果讓我們全民弱智化。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連續劇裡面只有好人和壞人,好人就一定溫良躬簡讓、受盡欺侮,壞人就一定是獐頭鼠目、做盡壞事;新聞記者文字能力的退化和發問的膚淺,凸顯簡化和單線式思考的嚴重問題;對於事件只注重辛辣、勁爆、煽情的內容,身邊的平常人平常事都不再引起注目,只等著被腥煽色的刺激,民眾自己幾乎喪失主動尋找問題的能力。

台灣社會就像早期電腦的數位世界,凡事只有 0 和 1。對外界的感知是數位化的,所以訊號高於門檻就有,低於門檻就沒有;對事物的決策也是數位化的,所以只有對和錯、有和沒有、要與不要。雖然電腦已經發展出各種處理模糊與連續資訊的方法,我們仍然像是一群頑固的老古董電腦,拒絕升級。

用顏色區分政治傾向,我們對於身邊原本不具立場的顏色就被賦予了政治義涵,結果衣物用品都成了宣示個人政治偏好的代用品,顏色何其無辜?而原本色彩繽紛、色域廣闊的世界,竟然只剩下屈指可數的顏色是有意義的!人類眼睛能夠接收無數的顏色資訊,而我們的大腦選擇只看藍綠,對人類何其不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顏色,那應該是一輩子色彩繽紛的組合,不應該被一個顏色標籤給綁住了。

小時侯白中泛黃的大內衣、門前樟樹的綠、小學制服上的橘黃和書包的墨綠、太平洋的深藍、東部晴朗天空的漸層藍和捲積雲的白、南迴公路和省道上灰黑的柏油和飛揚的黃土、中學制服的淺藍和女生制服的粉紅、木棉花耀眼的大橘紅、都市水泥叢林的灰、鐵皮屋的灰藍、帳篷塑膠布的藍白相間條紋、電子花車的五彩裝飾和亮片、媽祖出巡的紅、警察伯伯的深藍、老爸身上西裝的黑、過年寫春聯的紅底黑字金邊、...如此點點滴滴,那都是我的顏色。

March 20, 2008

Michael Fox 互動建築工作坊

電腦輔助建築設計(CAAD)從製圖、動畫、模擬、運算、知識庫、物件庫、專案管理,慢慢的從被動輔助到發展獨特的主動支援角色,演進到最近的參數式、演算法、有機體、衍生式等建模方法,已經將建築設計的範疇拓展到一個美麗新境界,就是能夠透過數位科技快速引用不同領域的觀念與技術來提升各種可能性(前提是:只要建築師願意跨越心理上的鴻溝)。然而追求夢想與本性叛逆的人類不以此滿足,於是建築設計開始出現各種跨界類型,包括:媒體建築(media architecture)、資訊建築(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 infotecture)、互動建築(interactive architecture)、具反應能力的建築(responsive architecture)、機器人建築(robotic architecture / robotecture)、動力建築(kinetic architecture)、聲音建築(audible architecture)、數學建築等。這是個很夯卻門檻高的議題。

這次 Michael Fox 能來舉辦工作坊,簡直是讓我們醍醐灌頂,對於互動建築的認識又前進了一大步。Fox 原來是 MIT Media Lab 動力設計小組(Kinetic Design Group; KDG)創始人,目前在加州理工學院 Pamona 分校建築系任教。他所介紹的「互動」不是人機介面狹義的互動,而是偏重機械性與實體物件的互動,純粹的 Physical Computing,所以微控制器、感應器、伺服馬達都成為這群實習建築師的建材了。

工作坊原本就是極度疲勞、極度亢奮的學習過程,曾經參加過營隊或救國團活動的人都知道,那種又疲累又亢奮的感覺。尤其還要動腦寫程式、抓蟲、組裝齒輪機構,真是好玩到一種境界。

March 15, 2008

次世代圖書館建築展+論壇

NextGEN Library 建築展在交大浩然圖書館風光開幕,這應該是圖書館一樓大廳首見的另類展覽,完全不用展版,而用很「建築」的方式處理展場,非常特別!


次世代圖書館是建築界近年來熱門的設計議題,然而如何能夠引起一般人的興趣與參與,卻是決定該議題是否能夠產生正面漣漪效應的關鍵,所以選在圖書館辦展覽,算是直接的管道。未來如果能持續類似議題的操作與討論,充分將建築專業觀點和公眾意見公開討論,也許有一天,台灣會出現自己的「西雅圖公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