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il 13, 2005
AIGA 指示標誌

April 11, 2005
Pure Data 更新版本
用來電腦輔助作曲與進行音樂實驗的 Pure Data (Pd) 發行 0.38.3 版,簡單來說 Pd 是 Max/MSP 的表兄弟,精確來說是 Miller Puckette 離開 Max/MSP 小組回到學術界之後繼續朝自己理想研究的作品。這個版本採用 OS X 的應用程式包裹(.app),安裝起來更簡潔了,配合使用 GEM 函式庫還可以進行高階影像處理和 OpenGL 算圖。其他相關下載可以到 pure-data 在 sourceforge 的網頁尋找,還有 pure data 論壇。
April 7, 2005
青澀少年時
April 5, 2005
OS X 內建網路服務
不管你平常拿 Mac 作什麼,你必須要知道每部執行 OS X 作業系統的電腦都內建了完整的網路服務套件,可以輕易的拿來作為伺服器,設定都是透過系統設置(System Preferences)下的共享控制(Sharing)來進行。常用的服務如下:
當然上述網路服務都有進階設定方法,讓他們能進行更複雜、更有效率的服務,這部份三天三夜講不完,網路上其實也有很多介紹,這裡就不多談了。另外,分享網路連線也很簡單,同樣在 Sharing 控制板內,切換到 Internet 活頁,裡面的設定項目應該一目了然,例如你可以把固接線路(Built-in Ethernet)分享到 AirPort 無線網路,或者把撥接網路(Internal Modem)分享到固接線路上都可以。當然,如果是長時間使用的網路分享,還是用網路分享器比較好。
- Personal File Sharing: 透過 AppleShare 進行檔案分享,但只能 Mac(或支援 AppleShare 的電腦)之間互通。
- Windows Sharing: 透過 Windows 的網路芳鄰進行檔案分享(記得要設好機器名稱)。
- Personal Web Sharing: 就是 Apache 網頁伺服器,打開之後連線到
http://<你的電腦位址>/~使用者名稱
即可。 - Remote Login: 以 SSH 遠端登入,這是文字界面操作,習慣於 UNIX 系統的人最愛。
- FTP Access: 內建的 PureFTP 伺服器,如果要當作正式的 FTP 伺服器來用,可以下載 PureFTPd Manager 來管理。
- Apple Remote Desktop: 開啟遠端監控/遙控桌面,可以透過 Apple Remote Desktop Admin 或 VNC 遠端遙控你的電腦。對系統管理或協助客戶解決問題非常方便。
- Remote Apple Event: 可以接受遠端的 Apple Event,這個要進階應用才會用到。
- Printer Sharing: 印表機共享,把你連線的印表機分享出去。
當然上述網路服務都有進階設定方法,讓他們能進行更複雜、更有效率的服務,這部份三天三夜講不完,網路上其實也有很多介紹,這裡就不多談了。另外,分享網路連線也很簡單,同樣在 Sharing 控制板內,切換到 Internet 活頁,裡面的設定項目應該一目了然,例如你可以把固接線路(Built-in Ethernet)分享到 AirPort 無線網路,或者把撥接網路(Internal Modem)分享到固接線路上都可以。當然,如果是長時間使用的網路分享,還是用網路分享器比較好。
TTT 網路流量監控
Mac OS X 遠端遙控安裝程式
既然 OS X 核心是 BSD,本來就可以透過命令列從遠端進行安裝程序,但是 OS X 自己的圖形界面安裝程式非得使用圖形界面操作不可,萬一真有需要遙控安裝程式,那該怎麼辦呢?以下是從 Mac OS X Hints 網站整理出來的方法:
- 先將套件包裹(一般包成磁碟影像.dmg檔)上傳到遠端,假設檔名為 MyApp.dmg 並放在桌面
- 登入遠端,先把磁碟影像開啟掛上檔案系統:
% /usr/bin/hdid ~/Desktop/MyApp.dmg
如果沒有問題,應該會跑出一個目前可用檔案系統的列表,其中就有剛剛掛上的虛擬磁碟。 - 假設虛擬磁碟位置是在 /Volumes/MyApplication,且安裝程式是 /Volumes/MyApplications/MyAppInstaller.pkg,開始進行安裝:
% cd /Volumes/MyApplication
一般來說 target 設為根目錄應該都不會有問題。
% sudo installer -pkg ./MyAppInstaller.pkg -target / - 等到執行完畢就 OK 了。
- 如果該安裝程序需要重新開機,就得手動進行:
% sudo /sbin/reboot
這是因為使用命令列安裝並不會執行圖形界面上的動作。
March 19, 2005
對 Samba 的小抱怨
當然有了 Samba 才能讓 Unix/Linux 和 Windows 兩個世界在自由的環境下暢通,這是不容置喙的,但我總認為 Samba 可以更好,尤其是界面和設定的部份。說實話 Samba 的入門門檻很高,光要弄懂裡面的設定項目就已經非常頭大(別忘了每次更新版本就有一堆設定跟著變動),加上還要知道 SMB/CIFS 運作原理,對不是專職系統管理的人實在不容易,換句話說如果你是 Samba 專家,一定會很受 IT 界的歡迎。有人會認為一般的 Samba 設定不難,但是我所講的 Samba 專家不只懂 Samba,還要懂得和其他元件整合,例如利用 Linux 作為 Windows Primary Domain Controller (PDC) 並能將 Samba User DB 作為跨平台服務的單一登入模組,使用者還能從 Windows 或網頁界面變更密碼、...等,這所牽涉到的工作量很驚人, 因為雖然看似正常的系統管理需求,但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整合方案(我指開放源碼)。Webmin/Usermin 是一套很完整的系統管理方案,但是它只適用於一般管理,而且你還是得懂 Samba 所有的設定項目,因為很多進階設定都要手動來做;Samba-SWAT 也有一樣的問題。如果有一套 Samba 管理界面能像 OS X Server 上的一樣直覺、方便有好用,那真要普天同慶了!(看來應該弄一套 OS X Server 來當 PDC)
March 15, 2005
信用卡死而復生兼盜刷事件之三
信用卡死而復生兼盜刷事件之二
又來了、又來了!明明上個月就已經要求 Bank of America 再寄一次聲明書到台灣來,不僅沒收到,Judy 還告訴我更扯的事情∼ Bank of America 不僅寄了新銀行卡(不是信用卡)來,還因為我未簽署聲明書而無法成立正式聲明,以致於盜刷部份還算在我帳上,銀行卡也被凍結,這下就如同 Judy 說的,以後一輩子背負信用污點(人不是我殺的還算到我頭上?),雖然不知道是否真的這麼嚴重,但想到就火大!
再次抱著準備發火的心情撥電話到 Fraudulence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因為實在太複雜,花了好一番工夫才讓對方進入狀況,都講到沒力發火了∼吼∼ 結果咧,這位老姐不慌不忙就再要了一次我的地址,說再寄一次給我簽就 OK,那之前講的很嚴重的什麼信用問題咧?她說「喔沒問題啦,都會幫你處理妥當,把資料抽回來就好了」,說這麼輕鬆!害我和老婆在那邊煩到快死掉!雖然以後不見得會移民到美國、即使去渡假也不見得用到社會安全碼,但是這樣搞「網路上身」的遊戲實在超煩!
其實過程中最頭痛的部份是唸台灣地址給老美聽,足足花了十分鐘以上才搞定那短短的四行字,我看以後要用標準的國際無線電操作準則中的字母發音法來唸:Alpha Bravo Charlie Delta Echo Foxtrot Golf Hotel India Juliet Kilo Lima Mike November Oscar Papa Quebec Romeo Sierra Tango Uniform Victor Whiskey X-Ray Yankee Zulu,所以交大地址會變成:National Chiao (Charlie Hotel India Alpha Oscar) Tung (Tango Uniform November Golf) University, 1001 University Road, Hsinchu (Hotel Sierra India November Charlie Hotel Uniform) City.
又來了、又來了!明明上個月就已經要求 Bank of America 再寄一次聲明書到台灣來,不僅沒收到,Judy 還告訴我更扯的事情∼ Bank of America 不僅寄了新銀行卡(不是信用卡)來,還因為我未簽署聲明書而無法成立正式聲明,以致於盜刷部份還算在我帳上,銀行卡也被凍結,這下就如同 Judy 說的,以後一輩子背負信用污點(人不是我殺的還算到我頭上?),雖然不知道是否真的這麼嚴重,但想到就火大!
再次抱著準備發火的心情撥電話到 Fraudulence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因為實在太複雜,花了好一番工夫才讓對方進入狀況,都講到沒力發火了∼吼∼ 結果咧,這位老姐不慌不忙就再要了一次我的地址,說再寄一次給我簽就 OK,那之前講的很嚴重的什麼信用問題咧?她說「喔沒問題啦,都會幫你處理妥當,把資料抽回來就好了」,說這麼輕鬆!害我和老婆在那邊煩到快死掉!雖然以後不見得會移民到美國、即使去渡假也不見得用到社會安全碼,但是這樣搞「網路上身」的遊戲實在超煩!
其實過程中最頭痛的部份是唸台灣地址給老美聽,足足花了十分鐘以上才搞定那短短的四行字,我看以後要用標準的國際無線電操作準則中的字母發音法來唸:Alpha Bravo Charlie Delta Echo Foxtrot Golf Hotel India Juliet Kilo Lima Mike November Oscar Papa Quebec Romeo Sierra Tango Uniform Victor Whiskey X-Ray Yankee Zulu,所以交大地址會變成:National Chiao (Charlie Hotel India Alpha Oscar) Tung (Tango Uniform November Golf) University, 1001 University Road, Hsinchu (Hotel Sierra India November Charlie Hotel Uniform) City.
March 12, 2005
AutoCAD 2006 大躍進
經過幾番波折(關於已經簽署保密條款的測試人員或 Autodesk 公關部門誰先洩漏消息的爭議,詳情請看這裡),從謠言到逐漸明朗的官方證實,現在已經可以在許多網誌和新聞網站看到 AutoCAD 2006 的新功能訊息。其中除了使用者期待已久的一些必要功能(如可以測量弧線長度)外,比較讓人驚喜的是使用界面的諸多改善,例如:
- 以往在命令列進行提示和座標尺寸數值輸入,現在改為直覺的「動態輸入(Dynamic Input)」,也就是在圖形視窗中需要輸入數值的相關位置就會跳出輸入框(不是對話框)。
- 進行選取時有更好的視覺回饋,如滑鼠經過物件時物件會以高亮度顯示,嚷使用者清楚到底選了什麼東西(尤其在模型和圖層都很複雜時極有用)。
- 視窗內容縮放(Zoom)不再是階段式、跳動的縮放,而是非常平順的拉近、拉出。
- 主選單項目也同時顯示了對應的圖示,和工具列的視覺一致性更高。
- 工具列(tool-bar)和工具版(palette)的位置大小可以鎖定,以避免意外被拉動。
- 出現了方便的小計算機,讓懶得動腦的人更有藉口,以後數字算錯就可以怪 AutoCAD。
- 使用者界面的細部設定與更動不再依賴舊式的 MNU, MNS, 和 MNC 檔,現在全部改成 XML 為主的 CUI 檔,並有視覺化的管理界面來操作。
- 在參數式設計方面,新增的動態區塊(Dynamic Block)就像是可以包含建構原則的物件容器,會根據外在更動(如改尺寸或位移)而動態變更內含物件的呈現方式。嗯,終於有參數式設計的樣子了,唯一可惜的是這個功能只能用在 2D 繪圖模式!殘念。
- Active-X API 也有大量更動以及新增物件類別。
- 指令與函數名稱自動提示功能,對於記性不好的人幫助很大。
March 11, 2005
教學反應問卷
剛剛拿到上學期的教學反應問卷,我對講座課學生反應比較感興趣,因為不僅那是186人的大班課,也因為每週面對不同講者和講題,實在不容易控制課程進行的狀況。學生普遍都很慷慨,給我的評分都在 4.0 正負 0.2 之間,學生對自己的評鑑也很誠實。在建議部份也聽到了我預期中的不同聲音,並附上我的說明:
- 課程棒,希望繼續開課:我也希望能繼續開,這樣的課程對真正求知若渴的學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對我自己來說也可以順便聽十幾場精彩演講,和樂而不為?當然從學程和「提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的角度來說,未來課是一定會開的,但是我自己還在考慮是否繼續帶這堂課?是否該讓賢?因為課程已經有既定架構、講者名單也收集完備,不同老師帶應該會有不同風格,未嘗不是件好事。我還在考慮中。
- 整學期講題分散,抓不到重點;這堂課原本設置目的就是讓大家每週聽一個主題,沒有刻意規劃主題的連續性,最主要原因是人文社會藝術領域實在太廣泛,光挑選和確定人選就不容易,更不用說講者最後決定的講題;此外由於講者都非常忙,為了敲演講時間也不容易安排主題的順序,這真的是無可避免的遺憾。
- 演講狀況未盡完美,例如講者聲音太小、演講功力不好、準備不足等等;這只能靠時間和經驗來累積適合人選,或者未來可以找常常聽外面演講的同學建議名單。當然名嘴是很難請到的。
- 抱怨我朝令夕改:有同學很介意我期初說不點名、但期末卻要考試,老實說那是我痛苦的決定,也是為了尊重演講者而不得不做的權宜之計,不點名是尊重同學聽演講的意願,但是我們也要相對尊重演講者,畢竟是以學校名義邀請人家來對186人演講,如果每次都只有不到50人出席,即使講者不介意,我都會感到極度抱歉。這樣的期末考試效果其實出乎我意料的好,因為目的不在監督同學每堂課出席狀況,而是讓同學抒發感想,增加出席率只不過是刻意設計的副作用,而且我強調只要整個學期出席超過一半、而且用心聽講的同學,這樣的考試根本不算考試;而對於缺席頻繁的同學來說,可能就壓力大了些,尤其又是在最後一個月才宣佈這個考試。未來如果我繼續開課,一定會把這樣的考試列在課程規劃中。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