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ysAdmin.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ysAdmin. Show all posts

April 23, 2010

命令列萬能!

辦公室的Xerox彩色雷射影印/傳真/掃描機一機多用途,節省不少設備開銷。但是,操作上實在距離人性化十分遙遠。掃描的檔案上傳到FTP後,是以批次為原則建立資料夾,所以放一疊原稿下去自動掃描會放在同一個資料夾。不過,人工掃描書本每掃一次就是一個批次,所以掃描後得到一堆資料夾,每個資料夾裡只有一個檔案,笨。

把檔案抓回電腦後,發現資料夾和檔名長這樣:
jh-0001/jh-0001.jpg
jh-0002/jh-0001.jpg
jh-0003/jh-0001.jpg
...
jh-0016/jh-0001.jpg

要把影像檔逐一搬出到另一個資料夾、同時改檔名,這種時候非動用命令列不可:

for ((i=1;i<=16;i++)); do a="jh-00"`printf "%02u\n" $i`; if [ -f $a/jh-0001.jpg ]; then mv $a/jh-0001.jpg jh/$a.jpg; fi; done

真的是 command-line rules!

December 6, 2008

不跟 IIS 玩了

過去幾年被 Linux 上 Samba 設定的繁複所困擾,因而決定改採 ActiveDirectory 做群組管理。這個學期初趁著主機掛點,就以 Windows Server 2003 恢復大部分網路服務,包括網站與內部檔案分享,等於再給微軟一次機會。

原本以為 Windows Server 安全性應該會比五年前大幅改善,不致重演當年在哈佛大學 CDI 遭遇的管理痛苦。想不到近一個月來 IIS 網站仍然連續被駭,即便我自認為防火牆、防毒軟體、AD群組安全設定、檔案系統權限設定都 OK 了,但似乎都無用武之地。我想問題不在於防範措施有多少,或者管理員知不知道該如何修補漏洞,而是 Windows Server 整體架構和設定上,有太多介面缺失和語焉不詳的地方,更不用說在系統安全性上的先天體質問題,讓管理員無從確定防範機制到底有沒有作用、或者機制間彼此的 關聯性。這裡面最弱的環節(讓人想起好看的節目 The Weakest Link)是 IIS,也許是我的成見吧,IIS 一開麻煩就來。

September 20, 2008

當最重要的伺服器掛點...

因為經費限制,一直沒有機會規劃出負載平衡、任務平衡、且低風險的伺服器群。所以至今所有規劃都會有重要任務集中某部伺服器的現象,例如一部機器得肩負 PDC + Samba + DNS + Web + MySQL + SSH 多重任務,要命。果然,三年來從未出狀況的 IBM 伺服器在幾天前無預警掛點,而且是硬碟壞軌的嚴重掛點。也就是說,敝單位在網路上消失了!

當下只有兩條路:(1)緊急找出問題進行修復、(2)啟用備援系統。因為時間急迫,只能選(2),不過哪來的機器啊?手邊只有廉價古董機一批,沒有一部可以上戰場。於是緊急 call 廠商調來兩部低階 server,立刻擔負起 PDC 和 BDC,對,這回學乖要增設 BDC 了。

重設的過程繁瑣而充滿挫折,因為連系統都從 FC1 換成 WS 2003 了。過去 FC1 用的很沮喪,系統升級太頻繁,我們裝 FC1 不過才一年就被拋棄,因為已經發展到 FC3, FC4 去了;另外是為了跑 Domain Controller,Samba 設定極其複雜、到處碰壁;最慘的是,已經找不到懂 Linux 的人來接手,所以所有大小事都得我親上火線。為了顧及健康,還是忍痛改用 WS 2003。為什麼忍痛呢?雖然 WS 操作介面比起 FC1 來得友善,但裡頭的設定真不是普通的囉嗦和腦殘。

April 10, 2008

升級Leopard

Mac OS X 10.5.2 已經推出,表示我這個科技保守派跟進的時機到了,其實有兩個動機:一是為了用 OmniGraffle Pro 新版的功能;二是竹子的一句話「你升級Leopard了沒?想試試看iChat遠端簡報功能」。好吧,就來升級。

兩天前的晚上,花了將近兩個鐘頭將主要檔案備份之後,再花一個鐘頭完成升級。升級後適應新環境是一回事,系統沒出問題不表示一切無恙,我相信會陸續發生一些小問題,就在此記錄這些問題和解決辦法。

Comments:
- 非常喜歡新的 iCal
- 升級後系統會忙碌一段時間,進行 Spotlight indexing,就讓它專心跑完吧,這段時間系統當然會頓頓的。
- 原先擔心的 Max/MSP 相容問題並未發生(原廠表示尚未支援 Leopard)。
- OmniGraffle Pro 5 新增的 Graphviz 排版引擎和貝茲曲線果然讚!
- 還不習慣用 CoverFlow 瀏覽檔案。
- Office 2008 整體反應速度還是慢。

Issues:
- 螢幕頂端主選單列的半透明並不討喜,欲關閉該效果,可至 System Preferences > Desktop & Screen Saver 中將Translucent Menu Bar 項目取消。
- 網路設定中的 WINS 設定無法儲存。Google後確定是系統小bug,複製或新建一組 Location 設定即可。

October 5, 2007

驀然回首...

招生季節又到,網站上過時資訊也該儘速更新,在這個學生比老師還忙碌的時代(不知道學生們在忙什麼,我已經忙到每天睡眠不足了,也許學生和我對於「忙」的定義不同吧),很多時候還是要靠老師親自下海,否則事情會延宕的很嚴重。更新網頁資訊的同時,才赫然想起伺服器上的系統和服務都十分老舊了。上回想到這件事情竟然已經是好幾月前了!

主要伺服器雖然已經想升級想了很久,但仍舊用著 Fedora Core 1,沒看錯,是 FC1 喔。實在沒辦法,這個升級牽一髮動全身,必須嚴密規劃備份和升級步驟,免得整個研究所網路掛點,偏偏實在抽不出夠長的時間來做。人家 MySQL 已經到第五版了,我們還在用 3.x 喔,想裝個新版 MovableType 或 WordPress 都沒辦法(必須要 MySQL 4.x 以上)。

一時之間我竟然動了「就現在來升級吧」的念頭,還好理性戰勝逞強之氣,否則未來一兩週熬夜狀況必定更加嚴重,我那已經健康亮黃燈的身體恐怕吃不消。驀然回首...不久之前還津津樂道於連熬三天夜的戰績,現在已經沒有辦法再逞強了,只要熬一天夜、隔天必定進入神志不清、半昏迷狀態。

September 27, 2007

IP衝衝衝

八月初有幾位舊生回來口試,原本為了他們終於要畢業而感到欣慰,但萬萬沒想到他們其中有人卻帶來了不預期的網路騷亂。

事情是這樣的。在口試前一天開始,就陸續有同學回報IP相衝、server上不去,我原本猜想又是哪位在校同學亂設IP,這些人像是專衝IP的快閃族,不常待學校、也不愛按規定做事,通常衝個一兩小時就離線,很難抓到。如果是這樣就不至於太嚴重,頂多亂個一兩小時~我心裡這樣想(有點阿Q)。我惦念著只要別影響我工作就好...只要別影響我工作就好...直到我自己的電腦也出現IP相衝的警告。

我抓狂似的衝到研究室要求同學檢查設定,結果無功而返。災情延續了將近兩天才恢復平靜。後來我才想到要調閱arpwatch記錄來看,我的老天,這兩天內有個天才從1開始一個一個IP衝,把整個網域跑了一遍,也就是每個IP都被衝到了,而這個網路卡號是從來沒有被記錄過的。我直覺想到就是回來口試的舊生其中之一,因為沒有被分配到固定IP,又需要為口試趕工,就這樣打游擊似的搞網路設定,隨便設了就用,衝到了就跑。這位仁兄對網路造成的干擾已經到了讓人難以忍受的地步,竟然是如此的天真而不負責任。

原本因為沒有時間搞設定,arpwatch就備而不用,看來在使用者沒有建立對網路通訊負責任的態度前,未來IP相衝的情況仍然會發生,所以還是花點時間把它設定起來了,未來每週都會有IP-MAC對照清單作為記錄,很無奈的朝向監控世代踏了一步。

July 9, 2007

簡易系統管理之道

自從2003回到建築所,主導了幾次系統管理異動,起因都是觀念上的改變。因為今年暑假即將又有一波異動,特別在此做個記錄。

1994-1998:我從應藝所碩士班到成為兼任講師,負責應藝所系統管理大小事。那時候交大除了理工科系外,還蠻少科系自己動手管域名和伺服器,但因為自己多事手賤,便與計中爭取自行管理子域名iaa、Web/DNS server,滿足自己對系統管理的興趣。當然自己管機器,時間精力花費不少,但彈性不在話下。當時只有一部SGI Indy擔負所有server責任,其餘電腦並未採用帳號管理。當時建築組的電腦室在新生館(現人社二館),草創初期還曾經發生80萬設備遭竊的慘案,讓我心裡痛苦至今,不過這是另一段故事了。

1998-2003:我離開交大,學弟接手。這段時間適逢建築所獨立,和其他人社院單位共用舊圖書館(現人社一館),子網域並未切開,而是所有單位共同協商IP區段,實際使用的混亂程度可想而知。當時已經有各類servers,如ftp, http, mail等一籮筐。在幾位重量級學生積極操刀之下,不僅系統之間運作正常,還用了linux, webmin, php, mysql等流行的東西。

2003-2004:回到交大第一件事就是再施展同樣招數~爭取建築所獨立子網域、獨立光纖和路由、自己管理DNS,尋求最大自由度。接著買了一部IBM伺服器(真的有夠穩!),架設fedora core 1,擔負DNS, http, wiki, windows domain controller等工作,開始以統一帳號進行公用電腦管理。其他還有一堆主機負責mail server, ftp server, file server以及實驗用機。

2004-2006:經過兩年的摸索(幸好還有資工背景的文禮來協助)獲得若干心得:(1)主伺服器上的DNS和web server最穩定,但是FC1面臨快速汰換壓力;(2)用samba管理windows domain並不容易,有很多設定上的密技,以大家有限的時間並不容易成為samba專家;(3)某小廠牌NAS極不穩定,最後幾乎停擺,以後一定要用主流廠牌。當初IBM伺服器決定採用FC1是一時之選,然而任務繁多的伺服器並不適合頻繁的升級,所以後來的FC2、到FC3都只好忍痛忽略(現在已經FC7了),只能苟延殘喘的用fedora legacy project的更新服務,不過自2006年底它也不再支援FC1了... 當初實在應該選用freeBSD的。

最令人頭痛的莫過於是mail server,我估計有70%的系統管理工作是花在mail server的帳號、硬碟清理、quota監控這類事情上,煩瑣卻十分重要,因為這攸關全所師生的主要通訊管道。於是在2006年中旬,當Google推出Google for Your Domain (現稱作 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服務時,我沒有經過太長的考慮就毅然決定棄自行架設的mail server改投Google懷抱,讓Google幫我們管理mail service。後來呢,我們真的就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穩定而快速的服務加上Google對教育單位的仁慈,讓我們系統管理工作大幅減少。此舉證明,讓真正的專家來提供服務才是王道,尤其這服務還是免費的呢!

2006-2007:自己有愈來愈多時間必須投注在教學與研究,已經沒辦法像過去可以整夜不睡,就為了寫PHP程式、修改資料庫、安裝或更新套件、改系統設定等事情,再加上未來有能力擔負這種實戰系統管理的學生是可遇不可求,以後的系統管理方式不能繼續走geek和hacker路線,而必須改走簡化、代理、轉包服務的路。除了email改用Google Mail外,現在愈來愈多學生也開始利用Google Calendar和Document,是個好現象。我打算以後影片將上傳YouTube,圖片也想找個host,理想上只有單純的網頁和一點點資料庫需要自己做了。最重要的異動是在今年暑假,原來由FC1擔負的windows domain controller將卸下重任,改由windows自家系統來管理,以簡化設定、提升相容性、以及獲得較佳支援。未來所有linux和mac os x主機將加入成為domain members,使用者仍然可以優游在windows domain內。另外,列印計費系統也由PaperCut升級到PaperCut NG,期待對於所內列印資源有更好的管理機制。

系統管理的觀念與方式一直在改變,也許未來兩年又會有新做法。不過最高指導原則還是:滿足使用者所需、簡化管理、以及耗用最少資源(含人力資源)。

August 18, 2005

Fedora Core 4

An year has passed and I am still here considering upgrading our 1.5 year-old IBM server from the vintage FC1 - what? FC1! Yes, I would admit that Fedora Core is cool but using it as a production server is stumbling in terms of regular system maintenances - not tweaking settings but updating and patching. It took 2-3 years for FreeBSD going from version 4 to 5, and at least I can easily find compiled packages for version 4 now. Compare to FreeBSD, people are no longer interested in FC1, they are switching so fast and chasing new FC builds eagernessly. I was left in the dust.

Probably going for FreeBSD would buy me the peace of mind for at least the next 6-month or so. Then, again, I will face another challenge of backing up data and settings, clean installing OS, restoring data and settings, and fixing problems. Though the latter might take me 95% of the efforts.

June 28, 2005

垃圾信淹腳目

emails-received前兩天調閱 SpamAssassin 的記錄出來統計一下自去年八月起所有收信總量的垃圾信比例(點選右邊縮圖可以看到放大的統計表),發現幾件事情:
  • 垃圾信比例高達六成以上,有些人甚至高達九成!
  • 除了我之外,所有人收信總量不到一萬封,絕大多數不到三千封。被過濾掉之後實際收到都在五成以內。
  • 我的收信量不僅高居第一位,而且破表,總數有四萬五千多封!被過濾掉兩萬六千封,實際收到一萬九千多封,真的收這麼多信嗎?平均一天收到五十幾封信耶,甘摀可能?大概過濾 log 檔時弄錯了,管他的,玩玩而已。

Log 檔統計方法是用這個 script:
for a in */*/procmail.log; do
n=`grep " Folder: /" $a | wc -l`
v=`grep " Folder: /dev/null" $a | wc -l`
ls -l $a
echo --MAIL COUNTS: $n $v
done
然後匯入 UltraEdit 置換空白字元為 Tab,再匯入 Excel 製表。

June 7, 2005

列印計費與管理

為了因應即將實施的列印計費管理(Print Quota and Management),特地搜尋了一些解決方案。產品大致上分兩類:第一類是免費或僅收服務費的軟體,多源自於開放源碼,且幾乎只支援 Linux/Unix 系統,特色是自由度高、價格低廉、但設定與整合(以及管理)需要花費較多精力;第二類是商業軟體,多支援 Windows 系統,特色是界面一致、設定與管理成本低,缺點當然是購置成本較高、而且不容易與其他系統整合。

PaperCut Quota 是最後決定採用的系統,歐美很多學校用它。支援 Windows XP & Windows Server、網域、儲值卡(TopUp Card)、以及(最重要的)支援大尺寸繪圖機以長度或面積計費,它不僅可以管理列印,還可以管理網路使用量,但我們不需要。只包括列印管理功能的 5-100 用戶(教育版)要價 $250.00USD(單一網域內不限印表機與列印伺服器數量),很合理的價格,適合單一網域或中小型學校。可下載四十天全功能試用版。

Print Manager Plus 像是 PaperCut Quota 的大型版本,廣獲歐美各大型大學採用(包括哈佛),教育版價格 $596.25USD(一∼四部列印伺服器,不限印表機與用戶數量),比較適合多網域環境或大型學校。可下載試用版。

PyKota 是一套使用率頗高的開放源碼系統,採用 GPL 版權授與,支援 Linux/Unix 上的 CUPS & LPRng 列印服務。下載打包好的安裝程式與文件有不同收費方案,分別從 $9.99USD 到 $20.00USD,超便宜;免費方案則是自己用 Subversion 下載、編譯、其他所有事情也都要自己搞定。這也有很多學校採用,前提是要有專職系統管理人員以及是以 Linux/Unix 為主要伺服器。

ESP Print Pro 支援眾多 Linux/Unix 作業系統、幾千種印表機,架構於 CUPS 之上,軟體價格方案也很多種(多使用者版本 $249.00USD 起跳),缺點是用戶端(含 Windows)要安裝特定管理程式。

星耀資訊的 PrintQuota 是我們原本採用的系統,幾年前開始用的時候是用單機管理,也就是大家要彩色列印都要跑到特定的電腦來印,後來我改成使用網域後,大家可以從自己電腦印,但是漸漸也感受到 PrintQuota 的限制,例如使用者匯入機制、計費方式、以及(最要命的)有限的支援機種(包括大尺寸繪圖機)。其他可供參考的產品還有信舟電訊的網路列印計費軟體

接下來要傷腦筋的問題是收費標準,黑白依舊免費,因為大家對彩色列印需求不小,計費標準如果參考其他系所(如交大資科計中)一定會讓同學大失血,應該還是會比照 RP 有自己人的優惠價。

May 15, 2005

列印計費與管理

PaperCut Quota為了因應即將實施的列印計費管理(Print Quota and Management),特地搜尋了一些解決方案。產品大致上分兩類:第一類是免費或僅收服務費的軟體,多源自於開放源碼,且幾乎只支援 Linux/Unix 系統,特色是自由度高、價格低廉、但設定與整合(以及管理)需要花費較多精力;第二類是商業軟體,多支援 Windows 系統,特色是界面一致、設定與管理成本低,缺點當然是購置成本較高、而且不容易與其他系統整合。

PaperCut Quota 是最後決定採用的系統,歐美很多學校用它。支援 Windows XP & Windows Server、網域、儲值卡(TopUp Card)、以及(最重要的)支援大尺寸繪圖機以長度或面積計費,它不僅可以管理列印,還可以管理網路使用量,但我們不需要。只包括列印管理功能的 5-100 用戶(教育版)要價 $250.00USD(單一網域內不限印表機與列印伺服器數量),很合理的價格,適合單一網域或中小型學校。可下載四十天全功能試用版。

Print Manager Plus 像是 PaperCut Quota 的大型版本,廣獲歐美各大型大學採用(包括哈佛),教育版價格 $596.25USD(一∼四部列印伺服器,不限印表機與用戶數量),比較適合多網域環境或大型學校。可下載試用版。

PyKota 是一套使用率頗高的開放源碼系統,採用 GPL 版權授與,支援 Linux/Unix 上的 CUPS & LPRng 列印服務。下載打包好的安裝程式與文件有不同收費方案,分別從 $9.99USD 到 $20.00USD,超便宜;免費方案則是自己用 Subversion 下載、編譯、其他所有事情也都要自己搞定。這也有很多學校採用,前提是要有專職系統管理人員以及是以 Linux/Unix 為主要伺服器。

ESP Print Pro 支援眾多 Linux/Unix 作業系統、幾千種印表機,架構於 CUPS 之上,軟體價格方案也很多種(多使用者版本 $249.00USD 起跳),缺點是用戶端(含 Windows)要安裝特定管理程式。

星耀資訊的 PrintQuota 是我們原本採用的系統,幾年前開始用的時候是用單機管理,也就是大家要彩色列印都要跑到特定的電腦來印,後來我改成使用網域後,大家可以從自己電腦印,但是漸漸也感受到 PrintQuota 的限制,例如使用者匯入機制、計費方式、以及(最要命的)有限的支援機種(包括大尺寸繪圖機)。其他可供參考的產品還有信舟電訊的網路列印計費軟體

接下來要傷腦筋的問題是收費標準,黑白依舊免費,因為大家對彩色列印需求不小,計費標準如果參考其他系所(如交大資科計中)一定會讓同學大失血,應該還是會比照 RP 有自己人的優惠價。

April 16, 2005

不算平靜的 OS X 10.3.9 更新

只剩下不到兩週 Mac OS X 10.4 Tiger 就要猛虎出閘,Apple 還是盡責的推出了 Mac OS X 10.3.9 更新,此次更新檔高達 51MB,很明顯要更動很多東西。更新之後全球陸續傳出小狀況,主要是 Safari 無法開啟和整個系統 Java 元件的問題。首先,Safari 無法開啟、一開啟就凍結或狂當,這可能是 AcidSearch 造成的相容性問題,將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SIMBL 目錄移除(應該)就可以恢復正常。請見 Apple Discussions 相關討論

至於 Java 問題,因為此次更新對 Java 核心元件更動似乎頗大,所以影響層面不小。目前已知解決辦法是重新安裝 Apple Security Update 2005-002,相關問題請看 Apple Discussions 討論區

April 5, 2005

OS X 內建網路服務

不管你平常拿 Mac 作什麼,你必須要知道每部執行 OS X 作業系統的電腦都內建了完整的網路服務套件,可以輕易的拿來作為伺服器,設定都是透過系統設置(System Preferences)下的共享控制(Sharing)來進行。常用的服務如下:
  • Personal File Sharing: 透過 AppleShare 進行檔案分享,但只能 Mac(或支援 AppleShare 的電腦)之間互通。
  • Windows Sharing: 透過 Windows 的網路芳鄰進行檔案分享(記得要設好機器名稱)。
  • Personal Web Sharing: 就是 Apache 網頁伺服器,打開之後連線到 http://<你的電腦位址>/~使用者名稱 即可。
  • Remote Login: 以 SSH 遠端登入,這是文字界面操作,習慣於 UNIX 系統的人最愛。
  • FTP Access: 內建的 PureFTP 伺服器,如果要當作正式的 FTP 伺服器來用,可以下載 PureFTPd Manager 來管理。
  • Apple Remote Desktop: 開啟遠端監控/遙控桌面,可以透過 Apple Remote Desktop Admin 或 VNC 遠端遙控你的電腦。對系統管理或協助客戶解決問題非常方便。
  • Remote Apple Event: 可以接受遠端的 Apple Event,這個要進階應用才會用到。
  • Printer Sharing: 印表機共享,把你連線的印表機分享出去。

當然上述網路服務都有進階設定方法,讓他們能進行更複雜、更有效率的服務,這部份三天三夜講不完,網路上其實也有很多介紹,這裡就不多談了。另外,分享網路連線也很簡單,同樣在 Sharing 控制板內,切換到 Internet 活頁,裡面的設定項目應該一目了然,例如你可以把固接線路(Built-in Ethernet)分享到 AirPort 無線網路,或者把撥接網路(Internal Modem)分享到固接線路上都可以。當然,如果是長時間使用的網路分享,還是用網路分享器比較好。

TTT 網路流量監控

TTT 是一套不錯的網路流量監控程式,功能和 tcpdump 類似,可以根據不同通訊協定、通訊埠、IP 進行統計,它比 tcpdump 多了幾項更有用的功能,例如即時圖形顯示、遠端監控等。要在 OS X 上安裝要靠 Fink,詳細安裝程序參考這篇文章

Mac OS X 遠端遙控安裝程式

既然 OS X 核心是 BSD,本來就可以透過命令列從遠端進行安裝程序,但是 OS X 自己的圖形界面安裝程式非得使用圖形界面操作不可,萬一真有需要遙控安裝程式,那該怎麼辦呢?以下是從 Mac OS X Hints 網站整理出來的方法:
  1. 先將套件包裹(一般包成磁碟影像.dmg檔)上傳到遠端,假設檔名為 MyApp.dmg 並放在桌面

  2. 登入遠端,先把磁碟影像開啟掛上檔案系統:
    % /usr/bin/hdid ~/Desktop/MyApp.dmg
    如果沒有問題,應該會跑出一個目前可用檔案系統的列表,其中就有剛剛掛上的虛擬磁碟。

  3. 假設虛擬磁碟位置是在 /Volumes/MyApplication,且安裝程式是 /Volumes/MyApplications/MyAppInstaller.pkg,開始進行安裝:
    % cd /Volumes/MyApplication
    % sudo installer -pkg ./MyAppInstaller.pkg -target /
    一般來說 target 設為根目錄應該都不會有問題。

  4. 等到執行完畢就 OK 了。

  5. 如果該安裝程序需要重新開機,就得手動進行:
    % sudo /sbin/reboot
    這是因為使用命令列安裝並不會執行圖形界面上的動作。
就醬子,簡單的很。如果原本要安裝的檔案是 .pkg 檔,那更簡單,直接執行 installer 命令就行了。

March 19, 2005

對 Samba 的小抱怨

當然有了 Samba 才能讓 Unix/Linux 和 Windows 兩個世界在自由的環境下暢通,這是不容置喙的,但我總認為 Samba 可以更好,尤其是界面和設定的部份。說實話 Samba 的入門門檻很高,光要弄懂裡面的設定項目就已經非常頭大(別忘了每次更新版本就有一堆設定跟著變動),加上還要知道 SMB/CIFS 運作原理,對不是專職系統管理的人實在不容易,換句話說如果你是 Samba 專家,一定會很受 IT 界的歡迎。有人會認為一般的 Samba 設定不難,但是我所講的 Samba 專家不只懂 Samba,還要懂得和其他元件整合,例如利用 Linux 作為 Windows Primary Domain Controller (PDC) 並能將 Samba User DB 作為跨平台服務的單一登入模組,使用者還能從 Windows 或網頁界面變更密碼、...等,這所牽涉到的工作量很驚人, 因為雖然看似正常的系統管理需求,但我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整合方案(我指開放源碼)。Webmin/Usermin 是一套很完整的系統管理方案,但是它只適用於一般管理,而且你還是得懂 Samba 所有的設定項目,因為很多進階設定都要手動來做;Samba-SWAT 也有一樣的問題。如果有一套 Samba 管理界面能像 OS X Server 上的一樣直覺、方便有好用,那真要普天同慶了!(看來應該弄一套 OS X Server 來當 PDC)

January 11, 2005

Procmail+SpamAssassin 過濾垃圾信大作戰

原來的 mail server 使用了 procmail 攔截可疑附加檔案,但對於廣告信、垃圾信起不了太大作用,整天被流彈打好玩的,在愈來愈多的使用者反映之後,幾天前啟用了 SpamAssassin,算是正式升級為垃圾信防禦作戰。

搞了半天的 SA 設定才發覺我們裝的是一年多前的舊版本,難怪怎麼過濾都不對勁,昨天升級到 3.0.2 後,發現過濾條件複雜度更高、也大大提高了攔截率。現在除了靠使用者回報繼續調校過濾條件使系統更完善外,使用者也可以自行設定黑白名單、啟用並訓練 SA 智慧型防禦機制。

December 20, 2004

呼∼終於找到吃硬碟空間怪物

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三不五時就出現硬碟空間不足的警告,清出一些空間後,再過不久又會看到這個訊息,好像有什麼東西不斷吃掉硬碟空間一樣。這讓我有點神經緊張,懷疑是應用程式、StartupItems、process...等東西作祟,但卻又一直找不到原因,用清除系統快取、強制執行定期系統維護程序也沒用,挺可怕的。今晚靈機一動,用 find / -size +100000 -print 把 50MB 以上的檔案找出來,果然被我找到這隻怪物,竟然是螢幕保護程式 Red Pill,因為它有個不影響執行結果的 OpenGL 錯誤不斷被記錄到 /Library/Logs/Console/myname/console.*,每秒鐘產生約 88 行錯誤訊息!也就是說當電腦閒置跑螢幕保護程式的時候,同時也在狂吃硬碟空間,結果造就了幾個超過 200MB、甚至高達 1.2GB 的超級 log 檔,真是要命!清掉之後現在硬碟整整空出了 5.6GB。

October 11, 2004

TCP/IP Print Service on Windows XP SP2

SP2 對通訊埠的囉唆是眾所皆知的,很多程式執行起來有問題或怪怪的,多半是想用的通訊埠 SP2 不給用,主要的應用程式(如 MSN Messenger 和檔案及印表機共享)可以在 Windows 防火牆裡面開啟,其他應用程式有時候 SP2 會很好心的問你要不要授與權限,但對於服務 (Service) 就不同了。自己安裝或啟用的 service 就要研究一下是哪個 port,然後到 Windows 防火牆去手動開啟。

重點來了,要讓 TCP/IP Print Service 開通,就要把伺服器端的網路列印埠打開,如下:
  • LPD: Port 515
  • IPP: Port 631
  • PDL-datastream: Port 9100
我只開 515 就讓 SP2 上的 TCP/IP Print Service 恢復正常了。以上資料是查閱這個網頁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