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Geoinformatics.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Geoinformatics. Show all posts

July 22, 2007

Wintec WBT-201 與 Mac

為了日後旅遊和地理資訊研究用,買了兩台 Wintec WBT-201 GPS 記錄器(logger),由我和小毛隨身攜帶。WBT-201 體型迷你,大約像汽車遙控器般大小,連線方式為 USB 和藍芽,使用 Nokia 6100 的 BL-4C 鋰電池,續航力 12 小時(藍芽開啟)或 15 小時(藍芽關閉),資料容量高達 13 萬筆。

Wintec WBT-201

相關文章:相關 Mac 軟體:
HoudahGPS
HoudahGPS 使用起來十分簡單,所產生的 KML 還使用了 Google Earth 最新的動畫功能,只是資料下載後刪除(Erase)的選項似乎沒有作用,可能得回頭用 GPSBabel 清理。

WBT-201 與 Mac 間溝通的技術資料:

July 17, 2007

連結:Google Earth 玩轉地球

一些 Google Earth 相關的連結與應用:

經常更新的:
Google Lat Long Blog: 此部落格為 Google Earth and Maps 開發小組公告與發佈消息用
Google Earth Blog: 跟 Google Earth 有關的大小事~
Google Earth Gallery: 最新最好玩的 Google Earth 應用展示區
Google Earth Feature Content: Google Earth 內提供的主題內容,非常豐富!

中小學用 Google Earth 當教學與學習工具:
GPS and Google Earth Project
ICT in my classroom: 一位英國老師 Tom Barrett 分享他在課堂上運用 ICT 的想法與經驗(包括使用 Google Earth)
運用新科技於中小學教育: 這是一位老師的 wiki 網頁,除了 Google Earth 外還包括 SketchUp
這邊還有很多 Google Earth 的教學資源

報導與本地連結:
谷歌助你"玩轉"地球(中文華爾街日報)
Google Earth 測試(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GIS小組)
利用Picasa及Google Earth將相片進行地理位置標示(中研院計算中心通訊)
地理資訊網路應用(師大地理系周學政教授)
GEmVG Blog - Google Earth my Virtual Globe(何燦群,台大城鄉所技士)

整理中...

January 12, 2006

中研院的 Google Earth 研究成果

請參考中研院計算機中心GIS小組的研究成果

他們做了相當多的測試研究,或者說玩了很多可能性,但可惜的是缺乏完整的應用研究,這樣的玩法技術層次不高,應該要朝向 Enterprise Server 或整合異質資料庫的方向前進,才能建構台灣自己的 GE 資源中心。以中研院的能力與優勢(資料取得上)應該有辦法建立好幾套對全台灣島民們十分有用的 GE 應用,加油加油! 手上有大量圖資的單位也要好好利用 GE 啊!

January 11, 2006

Google Earth for Mac 現身

其實流出版已經在網路上傳的很廣,我也下載過一份,只是沒空裝起來玩。在吊盡使用者們的胃口之後,官方版本終於在 1/10 正式推出 beta 版,不錯不錯! Google 加油!

說了半天我還是不急著下載,因為我的年邁 PowerBook G4/500 只勉強符合最低硬體要求,顯然會跑得很辛苦,尤其顯示卡實在是不怎麼好,就不跟自己過不去了。倒是裝在電腦室的 G5 上玩起來挺過癮的。

December 22, 2005

台灣道路系統!

才幾天沒開 GE,竟然已經有台灣道路系統了! 但是高興的心情沒有延續太久,仔細一看發現,不僅沒有標示道路編號,甚至沒有一條路的向量資料是和衛星圖上的道路相符的,平均道路偏移 0.5-1.0 公里,也就是太粗略了! 真是令人火大,這是誰提供的圖資啊! 真是沒誠意。附圖是楊梅交流道的國道一號和台一線,差很多吧。
Hwy1Inter1

談談 Google Earth

相信 Google Earth 問世以來,已經有很多人受到啟發而致力開發更多更有用的地理資訊應用,然而資料夠不夠豐富以及介面好不好用依然是決定市佔率的重要因素。Google Earth (GE) 的使用介面極其簡易,所有瀏覽操作可以靠一只滑鼠和它的三個按鍵解決,進階操作則隱藏在選單和快速鍵之下,多半也只有附費使用者會用得到。著名媒體評論(我忘了是 New York Times 還是 CNet)表示 GE 是第一個平民等級的 GIS 解決方案,這一點也沒錯,它不僅能快速普及,還帶來更大的客製化和延伸的可能性。

10_fort在 GE 上,使用者可以匯入自己的圖片和加註地標與注釋,更酷的是可以匯入建築物3D模型。除此之外,玩家們還可以透過 GE 的 Keyhole Markup Lamguage (KML)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收藏。這樣的玩樂本質已經造成群聚效應,在網路上形成一股 GE 資料交換熱潮,如 Google Earth Community Google GlobeTrotting

3D建模軟體 SketchUp 以易學易用以及支援快速草模而廣受好評,最近它增加了對 GE 模型的匯出功能,至此 SketchUp 搖身一變宛如成為 GE 玩家的最佳夥伴,在 SketchUp 網站上還警告玩家們「由於 GE Plug-in 的娛樂性過高,請當心嚴重影響您的正常工作!」,說的好! 這不知道是警告還是鼓勵?

GE 這些殺手級的功能與應用應該已經讓一卡車不思改進的 GIS 廠商們皮皮挫,而對平民百姓來說簡直就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過去總認為 GIS 資訊過於龐大是無法讓一般人接近的原因,然而事實卻不然,一套完善的資訊過濾、呈現、和互動系統才是真正的解決方案,在這個充斥著資訊過載的時代,網路與科技對人類擷取資訊的正面效應在 Google Earth 上得到充分的彰顯。

當然,在 Google Earth 之前,Google Maps 的超強互動性已經引領了一波線上互動地圖革命,把許多互動性差和圖資不全的軟體商打的哀鴻遍野,後來 MSN Virtual Earth、Amazon A9 也都陸續改進互動性和內容。

我們得感謝 Google 的野心,使得下一個世代的圖資應用革命開始發酵,從使用者觀點來說,我帶著興奮的心情迎接這波革命;而從研究者與應用開發者的角度,我們該好好思考如何能將混亂而無章法的台灣圖資讓大眾更快速、更容易取得。當福摩二號衛星能更頻繁提供資訊、當地理資訊成為唾手可得,也許我們對台灣的認識、對土地的關心程度將會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