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Physical Computing.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Physical Computing. Show all posts

March 20, 2008

Michael Fox 互動建築工作坊

電腦輔助建築設計(CAAD)從製圖、動畫、模擬、運算、知識庫、物件庫、專案管理,慢慢的從被動輔助到發展獨特的主動支援角色,演進到最近的參數式、演算法、有機體、衍生式等建模方法,已經將建築設計的範疇拓展到一個美麗新境界,就是能夠透過數位科技快速引用不同領域的觀念與技術來提升各種可能性(前提是:只要建築師願意跨越心理上的鴻溝)。然而追求夢想與本性叛逆的人類不以此滿足,於是建築設計開始出現各種跨界類型,包括:媒體建築(media architecture)、資訊建築(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 infotecture)、互動建築(interactive architecture)、具反應能力的建築(responsive architecture)、機器人建築(robotic architecture / robotecture)、動力建築(kinetic architecture)、聲音建築(audible architecture)、數學建築等。這是個很夯卻門檻高的議題。

這次 Michael Fox 能來舉辦工作坊,簡直是讓我們醍醐灌頂,對於互動建築的認識又前進了一大步。Fox 原來是 MIT Media Lab 動力設計小組(Kinetic Design Group; KDG)創始人,目前在加州理工學院 Pamona 分校建築系任教。他所介紹的「互動」不是人機介面狹義的互動,而是偏重機械性與實體物件的互動,純粹的 Physical Computing,所以微控制器、感應器、伺服馬達都成為這群實習建築師的建材了。

工作坊原本就是極度疲勞、極度亢奮的學習過程,曾經參加過營隊或救國團活動的人都知道,那種又疲累又亢奮的感覺。尤其還要動腦寫程式、抓蟲、組裝齒輪機構,真是好玩到一種境界。

June 23, 2005

積體電路發明人 Jack Kilby 與世長辭

當人類愈來愈依賴電子產品,Jack Kilby 的貢獻就愈顯得有價值,沒有他的發明就不會有今日的電腦,我們也沒有機會探討 Physical computing 的可能發展。Kilby 在晚年終於獲得2000年諾貝爾物理獎的肯定,在此也向他致敬。

June 14, 2005

HCI 研究中的費茲定律(Fitts' Law)

費茲定律(Fitts' Law)明確定義了 HCI 研究中對於肢體移動的評估法。尤其是操作滑鼠等定位裝置時所需花費的時間、精力、注意力等因素。都可以用一組方程式來計算。其主要參數是移動起點、至目標物的距離、以及目標物大小,很適合拿來作輸入裝置的評估,也應該可以修改應用到 VR-Cave 環境。

April 21, 2005

X10 家庭自動化套件 + AMX

X10 logo因為接觸 Sony VISCA 視訊設備控制協定的關係(跑 COM port),想起幾年前在美國買的 X10 FireCracker 套件,這些東西算是老東西了,也不支援新版軟體的排程規劃,我想應該升級到 USB 介面,以及買好一點的控制模組,這樣以後要玩家庭自動化才真的好玩。當然要徹底自動化、或者加上一些數位生活的整合,就應該要考慮 AMX 的東西,過去在 CDI 玩 AMX 也的確被它強大的整合性和自訂功能所折服。

前陣子老爸老媽被小舅勸敗,買了一套家庭劇院設備:最新款的頂級 Sony Wega KDE-P42HVX 42吋電漿電視(水貨,遙控器很酷)、BS/CS中耳朵、DVD player、Denon擴大機、高檔木質揚聲器,我們三兄弟號稱在新科技領域混的很熟,也被這套設備唬的一愣一愣(尤其看到 1080i 的超高解析度時眼睛都快脫窗了),每件設備都很優,但系統整合度卻非常不好,光從 BS/CS 切換到國內有線電視就要用三隻遙控器,不要說是老爸老媽,連我們三兄弟都大呼麻煩,這種狀況最需要像 AMX 這樣的系統。

當然我心裡真正想的是拿 Mac mini 來當自動化的核心,螢幕可以用 DVI-HDMI 轉接、所有遙控器功能全部集中到一個電腦控制紅外線發送器、...聽起來是很棒啦,但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有時間精力去實現∼

April 15, 2005

Sony EVI-D100 攝影機技術資料以及 VISCA 指令集

Sony EVI-D100 camera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讓我找到 Sony EVI-D100 的技術手冊與 VISCA 指令集,厚厚的 48 頁(含英/日文版)純粹談技術資料,以一台 PTZ 攝影機來說可是相當豐富啊。這樣距離實際拿 D100 來應用的日子就不遠了,目前只缺一條 VISCA 訊號線,因為是標準的 RS-232C 跳線(miniDIN 8 pin to D-sub 9 pin),應該可以在電腦零件商店找到。

下載 Sony EVI-D100 技術手冊

January 5, 2005

visca protocol 的可能應用

上次提到 BDLCAM 這個 PTZ 攝影機控制軟體用自己的 command set 來控制,這類攝影機多半使用 SONY 開發的 visca 通訊協定來控制,在一個 Wainhouse Research 的論壇上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比較完整的 visca 參考連結:SONY EVI-D30/31 PTZ Color Cam,現在 Windows 和 OS X 使用 RS-232C 序列埠都沒有問題,加上 Max/MSP 的 serial patch 和 Jitter 影像處理功能或者 Processing 的 serial 支援,如果再使用 ActiveX, COM 或 AppleScript 就可以玩很多很多東西了!

August 27, 2004

Webcam & 控制軟體

Lab 正在考慮加裝監視攝影機,以嚇阻同學擅自插拔硬體、網路線、以及挪用設備的壞習慣,我希望這個攝影機是能獨立運作的 IP cam(有線或無線)。Bob 建議了幾款崴瑞 (O'RITE) 的機種,看起來 IP-Cam IP300 蠻符合需求的,它可以獨立運作、不需要電腦主機,只要插上網路線就可以進行監視;拍攝模式有影像與視訊兩種,最高解析度 640x480,可以用動作偵測 (Motion Detection) 啟動拍攝;內建 web server,可以直接遠端瀏覽,也可以用 FTP 將圖片(或影片)上傳至特定主機;售價四千台幣。

需外接電腦主機的 webcam 比較便宜,但系所經費有限,實在沒辦法有多餘電腦來專門作 webcam 控制。為什麼不用 Lab 電腦就好,而要專用電腦?Lab 電腦大家都可以操作,天曉得它什麼時候當機、關機、或 webcam 程式被關掉,當然專用電腦才保險。另一個比較有趣的就是這些攝影機都要軟體控制,而 webcam 軟體一籮筐,商業版或共享軟體都有不錯的產品,免費版通常功能或界面上有點抱歉,幸好很多 webcam 軟體並不貴,像支援 Mac OS X 的 EvoCam 就很棒,才美金 20 塊錢。

之前在 CDI 時有架設整套 SONY 的 webcam server,可以網路遠端監視、遙控 PTZ 攝影機(Pan/Tilt/Zoom 指的是那種可上下左右轉動、鏡頭可縮放的攝影機),效果很棒。而所上現在的視訊會議系統有一部 SONY EVI-D100 PTZ 攝影機,除了視訊會議主機可以控制它之外,我一直想找可以由 PC 端控制的軟體,今天在網路上找到 BDLCAM,是一套免費、可以透過序列埠控制 PTZ webcam 的軟體,改天來試用看看。其實有點想自己寫一個,無奈找不到 D-100 的序列埠控制參數,難不成非得找 SONY 原廠?如果找到了,就可以開發很多有趣的應用,例如藍芽控制、與 ER-1 機器人結合、用 PHP 送控制碼...。這裡有相關訊息供未來參考:Thomas Moeslund's EVI-D30/D31 SONY Camera Application home page

【補充】以下是由網友提供的參考網址:
利用AXIS 2130 PTZ 所製作的網頁,可以即時控制鏡頭轉動!!
還有這個 http://www.big5.tomshardware.com/consumer/03q2/030402/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