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Blog.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Blog. Show all posts

December 3, 2009

部落格,我回來了


微網誌已經佔據這個世界,偏好抒發心情、發短訊的人都轉投微網誌後,反而部落格逐漸顯露出它的媒體特質。部落客意識到部落格是需要經營的,就像小時候寫日記一樣,養成習慣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更不用說部落格的公開性,自然在書寫上不能像日記一般的隨性或「全都露」。

其實我們對於隱私的觀念也正在改變,我自己對於隱私愈來愈不介意,可以讓朋友們知道的事情,我也不介意讓陌生人知道,但對於極度私密的事情,我反而更嚴加保護。愈來愈多人不介意陌生人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私生活、抱怨、心裡真正的想法,可能是懶得去管,也可能是不見黃河心不死。從這個現象來看,我們可以說「人愈來愈誠實」嗎?這另我想到一個故事,那是一個不說謊、不隱瞞的世界,人人說真話、都會看到真相,結果反而搞的烏煙瘴氣,結局是悲慘的。

普遍來看,部落格內容無論是否涉及隱私,都不約而同朝「新聞媒體化」發展,也就是個人媒體或小眾媒體。除此之外,部落還有什麼角色呢?拿傳統書寫形式來比較,微網誌像是便條紙或筆記本,網誌像是文章或短篇寫作,網誌連載便是長篇著作。

我的部落格沒有持續寫太久就因為時間問題(或懶惰)而暫停,轉戰微網誌。微網誌可以記錄我腦中靈光乍現的念頭,或當做速記或資訊分享工具,經過一年多後,發覺腦子已經慣於跳躍式思考,慢慢缺乏系統化思考的耐性,不得不擔憂起來,如果連寫個部落格都沒耐性,那未來各種學術論文投稿怎麼辦?那可是需要每天固定播出時間來寫才寫的出來的,而那不就是部落格的書寫習慣嗎?

所以,部落格,我回來了。

October 11, 2007

推薦科技新品報導網站 Engadget

網路新品快報和評鑑報告淹腳目,品質參差不齊,要不就是文字乏味,然而花點時間篩選,還是可以找到不少優質網站,Engadget 就是其中佼佼者。從最早的國際英文版 Engadget 我就是忠實讀者,它以快速反應、內容完整而不贅言得到我的青睞,但是它作者群的幽默文筆才是讓我一而再、再而三再訪的原因。

為了造福中文讀者,Engadget 中文版隨之誕生。當初我對 Engadget 中文版並不表樂觀,其中一個原因是我懷疑翻譯者是否能忠實翻譯原作的本意和幽默語氣,因為其中牽涉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不到一年我就舉手投降了,因為中文版的翻譯不僅得體,其中的幽默笑點竟然都還「本土化」了,有時候我真的笑到岔氣。不僅僅於此,中文版除了翻譯之外,還扛起報導亞洲新品的任務,經常出現亞洲地區的專屬報導。最後,中文版的名稱才是令人折服的創意~「癮科技」(Engadget),字音字義都照顧到了,了不起!

Engadget 英文版 - Engadget 繁體中文版

August 25, 2005

pLog 的缺點讓我懶得寫東西

有很多時候是因為有圖片或照片而想寫文章,但每次想到 pLog 裡只能先把圖片上傳到資源中心,然後寫文章時再把圖片翻出來、貼上,雖然滑鼠不過多點幾下,但對我來說就是不順手。Blogger 和 Flickr 就完全照顧到這種需求,寫文章時可以直接上傳圖片,不必管圖片放哪裡、也不用擔心檔名是否相衝,這樣不是更直覺?

May 29, 2005

升級到 pLog 1.0

orz從 pLog 0.3 升級到 1.0 的資料庫更新過程還算順利,不料外觀、語言模組、和外掛卻要花費很多時間一一更新,管理界面也一團亂,哎喲~沒事找事做~orz...

補述:管理界面混亂是 HTML code 問題,但外掛和外觀模組因為用新的程式架構,舊版的東西不容易移植過來,最好是原始作者願意親自出馬,否則很花時間。過去自己玩改裝總是亂改,現在要有系統的改(例如原版一律留副本),以後版本更新時才不至於心血付諸東流、一切又得重來。

Serendipity 不期而遇的經驗

看到 Serendipity 這個網誌系統真的是網路上的不期而遇~我對這個字原本就有好感,自然想試試看,初步嘗試到安裝頁面感覺沒什麼技術門檻。不過今天網路速度慢,改天有空再好好試一下。

August 9, 2004

pLog 0.3.2 & PhoneAgent

前幾天將 pLog 昇級到 0.3.2 後才不小心發現原來 URL 裡可以用帳號,不必一定是無意義的數字,也許舊版就可以了吧∼不求甚解。以後網誌就是 http://www.arch.nctu.edu.tw/blog/jhou ,漂亮多了。另外,想到每次寫網誌都要另外登入就很不爽,為什麼不能在論壇登入一次就可以周遊各種網路服務呢?怎麼沒有人想到寫一些帳號認證的模組給各個套件用呢?唉,雖然時間已經不夠用,但這種感覺就像是拖褲子放屁,還是要想辦法抽點時間改程式,以消除心頭疙瘩。

話說用了 Salling Clicker 之後的確讓我的 T610 如虎添翼,雖然從來沒有寫過一個 Applescript 程式(慚愧),但它現成的東西就已經玩不完了、哪需要寫。不過呢,一直有個遺憾,就是我要在手機裡面的記事本放一些隨身資料(例如公車時刻表),偏偏手機的輸入法是全世界最白癡、最龜速的東西,用不到一分鐘就快要發瘋,心想怎麼沒有讓我可以從電腦傳文字資料到手機記事本的工具呢?我記得曾經看過啊∼嘿∼今天心血來潮,到萬能的 VersionTracker 一查,果然找到 PhoneAgent,后!還是專門給 T6xx 家族用的咧!未註冊版就可以傳文字到記事本,反正我沒事也不會去改外觀、圖片什麼的,等於是免費的好東西。酷!PhoneAgent 讓我的數位生活又更接近完美了。

看到 SonyEricsson K700i 的心情就如同樂痴看到 iPod 一樣....好.想.要.喔∼ 幸好沒有 GPS,否則馬上敗下去。看看手邊的 T610,好用歸好用,比起這個年輕一歲的小老弟就顯得老態龍鍾。哎喲∼忍耐忍耐∼現在沒有太多本錢敗家。

July 5, 2004

成立網誌分站

幾天前所上購入六個月的 IBM 伺服器出了點問題,雖然沒有造成任何資料毀損,但也值得提醒電腦組負責同學開始做備份計畫。然而當我正在思考這個備份計畫是否要包括個人帳號時,就想到了一個公私難兩立的問題:如果不包括個人帳號,我自己的資料要不要用特權列入備份計畫?當然說要備份老師的資料聽起來重要許多,但畢竟多數還是私人資料,還是會覺得心虛。再想到這個網誌,既然已經把它當作經常性的書寫平台,自然不希望它遭遇任何不測,說實在放在學校系所主機裡面並不保險,它又要靠資料庫跑,如果出問題再去另找棲身之處或重新安裝,我想都很花精神。怎麼辦呢?這時就想起 Blogger.com。

大約一年多前就申請了 Blogger 帳號,但因為懶惰就空在那裡,自從 Blogger 被孤狗收購之後也沒再去用它。現在倒是利用它的好時機∼把它當作這個網誌的映射站,每當寫了一篇文章就同時也張貼到 Blogger,只是多了幾個 clicks 而資料卻多了一層保障,何樂而不為?所以昨天把過去的一些文章都複製過去了,今天把 style 也改成和母站一樣。

從今天起,本網誌主要站台在交大建築所,映射站台在 hohohou.blogspot.com

Update: 自2007年起,Blogger這裡已經變成我的主要站台了。

May 23, 2004

我幹嘛寫網誌?

這個問題我問自己很多遍了,也想回答的乾脆,但實際上卻不容易做到。網誌成為一種獨特的網路媒體以來,自認為走在新興媒體前端的我就一直想成為一個 blogger,但到目前為止還不是,原因之一是懶惰,二是有所顧忌。提筆寫散文(鍵盤輸入的同義詞)是我高中時代的喜好之一,但大學之後不知道什麼原因就停了,或許是因為電腦和女朋友把我文采上的天分消耗掉吧(笑)。

雖然如此,我卻一直喜歡寫中性而不帶批評的教學式文章,感覺上比較能讓我盡情發揮。但如果這類教學文章放到網路上當作品,沒弄清楚的人還以為只是線上手冊,不會認真讀。認知上網誌是很個人化的東西,那就應該寫些心得、感想、批評之類的。這樣就糟糕了,經過多年社會的洗禮,我已經不敢批評很久了,課堂上給學生的評語也都在大腦裡經過起碼三遍的過濾與修辭,現在一張嘴巴只顧著當好人,不願得罪任何人(以前國文念到「鄉愿」這個詞的時候還搞不懂意思,現在倒是實踐的很徹底),心裡其實已經氣得要扁人,但經過腦子的過濾後就只是輕描淡寫帶過去,這樣的日子過了十幾年,也早已成為習慣,況且現在當了老師就更不能亂講話,免得飯碗不保。

不同的意見和怨氣往肚裡吞對健康真的不好,只說給家人聽會讓他們變出氣筒,完全不吭聲不僅折壽還容易亂發脾氣害到別人,那...怎麼辦?我寫網誌頂多講那些講了沒問題或死無對證的東西,心裡頭還是有些東西不能講、不敢講,不像有些無畏無懼的網誌作家真的什麼都敢寫,我可是羨慕的很,我其實鼓勵人人都敢講,只要講得有理、有禮就行。那怎麼辦呢?還是寫吧,多寫總能練文筆,練出膽子之後總有一天會開始爆料、踢館(不會啦)。

當然寫網誌如果只是為了練習批評、抱怨,那乾脆轉行當記者比較快,也沒人會覺得奇怪。我一直很欽佩美國各大電視網評論節目和政治人物,無論批評人或被人批評都能保持風度、審慎用詞,談論問題也不會一味的搞氣氛和諧而不敢評論,大家嘴角帶著微笑但心裡可能已經七竅生煙,但從觀眾或讀者角度看來感覺好極了,而且話題不會因為情緒化而失焦。這點當然需要氣度與練習,不容易一朝一夕就做到。表達、討論、與評論都是需要練習的,寫網誌的作用,從我的觀點來看,就是練習一面想一面寫一面記錄,沒有書寫正式文字那麼斟酌,但比BBS保有多一些私人空間,用這個媒介把自己想說的話記錄下來、公開給大家看、然後歡迎回應。我很喜歡「個人新聞台」這個詞,覺得比「網誌」傳神多了,像現在trackback、RSS之類的技術不都為了達到新聞台的功用嗎?以我閉俗的個性,當然不會真的弄成大鳴大放的新聞台或木子美的身體書寫之類的網誌,但這是我願意告訴大家我怎麼想事情、做事情的方式。這是網誌會是以我這個「人」為主體的表現空間,學校、課堂上講的東西就沒辦法這樣個人,所以差別應該很大,至於差別有多大,等一年之後回顧就知道了(網誌的另一個作用就是可以回溯,說話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