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oftwar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Software. Show all posts

December 8, 2010

CityEngine 2010.3 上市!


城市建模平台 CityEngine 在白雪紛飛的十二月正式推出 2010.3 版,讓原本就已經很強大的城市建模組件更加完整。我每次展示 CityEngine 城市建模步驟,都讓參觀者驚訝的不得了。

重要的新功能包括:

  • 將場景匯出為 e-on 公司自然環境模擬軟體 Vue 的格式,太棒了!如此一來便可以運用 Vue 超強的自然環境、景物模擬和彩現引擎。
  • 更多量體配置與都市設計的 CGA 操作法則(也就是程式化的造型語法),包括地塊配置(parcel layouts)、都市分區(zoning laws)、建築量體模型(mass models)、不同複雜度的建築結構。
  • 增強地形進階建模功能,包括與河流和道路自動貼齊、可控制網格面密度、可匯出為高程圖或網格模型。
  • 增進開放街道圖(OpenStreetmap)的支援。用戶原本就可以自 OpenStreetmap.org 下載地理圖資後,匯入 CityEngine 快速產生接近實景的都市模型,現在對於圖資的資料型態支援更好了。
  • 新範例檔:中世紀古城。這個範例檔是一個座落於山城的歐洲中世紀古城,除了城鎮規模、細緻度、景色真實度很高之外,裡面鉅細靡遺的小街道和山中小徑也相當驚人。

聽說本所學生有人開始玩 CityEngine 了,不錯喔~只不過真要發揮它的超能力,學習撰寫 CGA 還是免不掉的。Shape Grammar 不死!CGA 萬歲!

October 16, 2010

AutoCAD 2011 for Mac 有什麼不一樣?

下載畫面
當初聽到 Autodesk 官方宣告說 AutoCAD 2011 for Mac 是全功能版、而非陽春版,著實令人興奮。昨晚 AutoCAD 2011 for Mac 正式在 Autodesk 教育社群(Autodesk Education Community)推出後,趕緊下載來安裝,並測試其差異性。畢竟作業系統不同,部分在 Windows 版的原生功能並未移植到 Mac 版,幸好大部分 AutoLISP 都可以正常使用。

在官方文件 2011: What AutoCAD features are not available in AutoCAD 2011 for Mac 中詳列了50餘項尚未支援的功能。老實說,不少欠缺的項目雖然可以理解,數量也不算多,但因為其中若干功能十分重要,仍然感到可惜。Autodesk 此次展現驚人的跨平台開發速度,令人鼓掌叫好,也希望 Autodesk 能加把勁研發這些功能的跨平台移植或替代方案(這方面 Rhino 開發中的 5.0 版就很有誠意,見另文說明)。

好久不見!AutoCAD 2011 for Mac 登場!
摘錄幾項 Mac 版尚未支援的重要功能:
  • 3DWalk, 3DFly and animation 立體瀏覽與動畫
  • Action Recorder and playback of Action Macros 錄製與播放巨集
  • dBConnect and Datalink 外部資料庫連結
  • DGN, DWF, FBX, WMF 格式
  • Digital signed drawing 圖檔數位簽署
  • Digitizer 繪圖版
  • OLE 物件
  • Password protected drawing 圖檔密碼保護
  • PDF underlay 以PDF圖形作為底圖
  • Point cloud 點雲
  • Tool palettes 工具版
  • VBA 程式開發
  • Visual LISP 編輯器
其他差異處(摘錄):
  • 大部分 AutoLISP 指令和功能都可以使用,欠缺 Windows .NET 和 DCL 對話框支援。
  • 大部分 ARX 指令與功能都可以使用,但不包括 MFC 和 .NET 支援。
  • 只有一個工作空間(workspace)
  • 無法建立照相機物件
  • 貼圖材質無法編輯或新增,也無法調整貼圖方式
  • 彩現選項有限
  • 紙張大小在 Windows 和 Mac 版上參考方式不同
另外,AutoCAD 2011 for Mac 的硬體要求較高,我那三歲大的 MacBook Pro Core 2 Duo 2.4GHz/4GB RAM/256MB GeForce 8600M GT(型號MacBookPro 3,1)已經不在硬體建議清單中,跑起來稍顯吃力,有幾個動作卡卡的,例如畫面平移(Pan)、彩現、材質等。

對 AutoLISP 情有獨鍾的話,左下方命令列原本只顯示一行字,將其展開後,便可顯示多行,有助於 LISP 函數定義。在尚未內建 VisualLISP 編輯器之前,只好將就用外部文字編輯器,如 TextMate

其實我對 AutoCAD 的記憶是博士研究時使用的 2002 & 2004 版,當時使用 VisualLISP 與延伸組件(包括 ActiveX, reactor 等)開發物件導向與參數化設計外掛,現在回想起來有點類似 Rhino 和 Grasshopper 的組合,只不過我開發的外掛只有極為陽春的幾顆小按鈕,使用起來也不夠直覺。從 2004 到 2010 版之間的變化我只是旁觀者,沒有參與,所以一下子跳躍到 2011 版,已經有「文化衝擊」的感覺了。相較於 2004 版,2011版的介面邏輯和直覺性變化最大、軟體核心和延伸功能更為豐富、指令操作流程和底層 AutoLISP 核心倒是變化不大。

April 10, 2008

升級Leopard

Mac OS X 10.5.2 已經推出,表示我這個科技保守派跟進的時機到了,其實有兩個動機:一是為了用 OmniGraffle Pro 新版的功能;二是竹子的一句話「你升級Leopard了沒?想試試看iChat遠端簡報功能」。好吧,就來升級。

兩天前的晚上,花了將近兩個鐘頭將主要檔案備份之後,再花一個鐘頭完成升級。升級後適應新環境是一回事,系統沒出問題不表示一切無恙,我相信會陸續發生一些小問題,就在此記錄這些問題和解決辦法。

Comments:
- 非常喜歡新的 iCal
- 升級後系統會忙碌一段時間,進行 Spotlight indexing,就讓它專心跑完吧,這段時間系統當然會頓頓的。
- 原先擔心的 Max/MSP 相容問題並未發生(原廠表示尚未支援 Leopard)。
- OmniGraffle Pro 5 新增的 Graphviz 排版引擎和貝茲曲線果然讚!
- 還不習慣用 CoverFlow 瀏覽檔案。
- Office 2008 整體反應速度還是慢。

Issues:
- 螢幕頂端主選單列的半透明並不討喜,欲關閉該效果,可至 System Preferences > Desktop & Screen Saver 中將Translucent Menu Bar 項目取消。
- 網路設定中的 WINS 設定無法儲存。Google後確定是系統小bug,複製或新建一組 Location 設定即可。

July 22, 2007

Wintec WBT-201 與 Mac

為了日後旅遊和地理資訊研究用,買了兩台 Wintec WBT-201 GPS 記錄器(logger),由我和小毛隨身攜帶。WBT-201 體型迷你,大約像汽車遙控器般大小,連線方式為 USB 和藍芽,使用 Nokia 6100 的 BL-4C 鋰電池,續航力 12 小時(藍芽開啟)或 15 小時(藍芽關閉),資料容量高達 13 萬筆。

Wintec WBT-201

相關文章:相關 Mac 軟體:
HoudahGPS
HoudahGPS 使用起來十分簡單,所產生的 KML 還使用了 Google Earth 最新的動畫功能,只是資料下載後刪除(Erase)的選項似乎沒有作用,可能得回頭用 GPSBabel 清理。

WBT-201 與 Mac 間溝通的技術資料:

July 15, 2007

Getting Things Done 把事情搞定

Getting Things Done (GTD) 這個詞看似普通,卻大有來頭,當然「把事情搞定」是我隨便翻的。這是生產力大師 David Allen 多年研究歸納出來、可大幅提升個人計畫執行率的行動管理法,專門用來醫治我這種不善於自我管理的人。這個管理法在2002年就已經發表,都已經有中文書上市了,書名是《搞定!2分鐘輕鬆管理工作與生活》,看來我蹉跎了不少時光。I am a really good procrastinator.

之所以會接觸到 GTD,是因為雜事愈來愈多,心裡想做的和實際做到的不成比例,加上邁入中年後的記性遠低於忘性,不得不求助於軟體工具來協助管理雜事。尋遍各類行事曆、待辦事項、甘特圖、計畫管理、流程管理軟體,一直碰不到中意的工具。有一天不小心看到 iGTD 這個名字怪怪的軟體,才真正接觸到 GTD。

參考文章:
工具:
  • iGTD, by Bartek Bargiel. For Mac OS X. 真是個好工具!
  • kGTD (or Kinkless GTD), by Ethan Schoonover. For Mac OS X only. 必須配合 OmniOutliner Pro 使用。
  • GTD 軟件工具列表 (from 生活幫-LifeBang)

Allen 除了繼續發展 GTD 外,也提出許多額外、非常值得參考的建議以及交換個人經驗。例如他建議用散步會議(Walking Meeting)取代制式的會議室開會,這和打高爾夫球談公事有異曲同工之妙。就像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高爾夫球球友一樣,不一定每個開會對象都適合散步開會,可以先從咖啡廳開會試試看。文章在此:2 Minutes to Working Smarter - Walking Meetings

May 8, 2006

GC三兩事

參數式和演算法概念慢慢在幾位前衛建築師身上落實,從Gehry到Arup和KPF,愈來愈多學校也開始重視這種新設計方法。支援這類新設計的工具也慢慢浮現,例如CATIA、Bentley GC、到硬碰硬的程式撰寫。其中GC算是後起之秀,雖然也研發了十年左右,到目前還在測試版,最近兩三年總算媳婦熬成婆,愈來愈多建築師和學校開始採用它。

GC全名Generative Components,架構在Bentley MicroStation的Triforma的Structural上,至於為何如此繁複的層層相依,我也不暸,也許開發當初就這麼莫名奇妙開始、也許因為這些基礎架構功能豐富、也許Bentley希望大家愛用自家產品。

GC概念上不難,只要把玩過視覺化程式設計環境(如Lego MindStormsMax/MSP)就容易了解,只不過他處理的是幾何物件。GC把建模過程程序化、隨時可以回溯進行修改、它會紀錄修改過程、並可以把建模程序打包進行模組化(或函數化),在彈性、自由度與再利用上頗具吸引力。

然而GC缺點倒是一籮筐,首先視覺化設計環境挺糟、建模程序的管理十分繁複、絕大部份好用的功能還得依賴寫傳統程式碼來呼叫內建函數,最大的問題是系統介面一致性的問題。當然就測試版軟體來說還有很大改進空間,聽說Bentley計劃下半年GC就要上市,如果不大幅改進,我看這個具有理想性的工具終究得面臨殘酷現實的考驗--無比挑剔的使用者們。

因為知道AA和MIT都採用GC在設計運算教學,幾個月前滿懷熱忱的聯繫GC小組,希望獲得支援讓我在台灣進行教學,然而卻石沉大海。年初有個機會到倫敦參加GC Workshop,滿懷熱忱的報名,得知參與人數眾多,而他們只對有實際問題的建築案有興趣,所以我又無法獲邀成行。前兩個月回Boston時很幸運的碰到GC workshop在GSD舉辦,就順理成章的暗渡陳倉了,也終於和GC負責人面對面聊過,終於弄清楚GC的發展策略,很不幸不是我欣賞的方式。他們採取保守的閉門方式進行研發,一來研發人員少,二來他們希望維護品質與針對市場需求,所以GC很謹慎的選擇測試夥伴並針對特定實務問題進行改善,對於學校的支援僅止於市場推廣的興趣,而且仍然很保守的選擇合作學校,所以他們對於亞洲仍處於鞭長莫及的態度,十分保留,除非我能湊集亞洲地區對GC感興趣的學校或建築師,他們才會考慮來亞洲進行workshop。

不過有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GC仍是測試版,雖不用錢但取得管道很有限,而且還要依附於三套Bentley重量級軟體上,也就是說我如果要幫忙推廣,首先要花大錢買軟體,然後我還要告訴感興趣的人說這些錢值回票價;再來,如果我沒有辦法展示,那怎麼推廣?

想想過去幾個月GC小組對我的詢問或亞洲市場興趣缺缺的態度,我都開始考慮幫他們做負面宣傳了(是有點酸葡萄)。衝著最近幾個著名案例都用到GC,一頭熱想接觸它,不料我雖然感興趣、卻無法得到Bentley支持,看來除了在課堂上拿來當案例研究、秀幾張圖逗逗大家胃口外,就只能看戲。當然,積極一點就是找個類似產品或自己開發一個來刺激Bentley,不過這是另外一回事了,往後再談。

註一:對建築設計,參數和演算法算是新東西,但就其他藝術領域來說,例如視覺設計和音樂作曲,這是十幾二十年的老東西了。
註二:我所指的Bentley或GC小組是英國總部,不是台灣分公司。

January 10, 2006

軟體更新

趕公車前更新~

Mac 版的 IPEVO 驅動程式更新版本,還看不出差別。

Firefox 1.5 整體更新令人非常滿意! 文字顯示漂亮極了,和 Safari 有得拼!

December 22, 2005

談談 Google Earth

相信 Google Earth 問世以來,已經有很多人受到啟發而致力開發更多更有用的地理資訊應用,然而資料夠不夠豐富以及介面好不好用依然是決定市佔率的重要因素。Google Earth (GE) 的使用介面極其簡易,所有瀏覽操作可以靠一只滑鼠和它的三個按鍵解決,進階操作則隱藏在選單和快速鍵之下,多半也只有附費使用者會用得到。著名媒體評論(我忘了是 New York Times 還是 CNet)表示 GE 是第一個平民等級的 GIS 解決方案,這一點也沒錯,它不僅能快速普及,還帶來更大的客製化和延伸的可能性。

10_fort在 GE 上,使用者可以匯入自己的圖片和加註地標與注釋,更酷的是可以匯入建築物3D模型。除此之外,玩家們還可以透過 GE 的 Keyhole Markup Lamguage (KML)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收藏。這樣的玩樂本質已經造成群聚效應,在網路上形成一股 GE 資料交換熱潮,如 Google Earth Community Google GlobeTrotting

3D建模軟體 SketchUp 以易學易用以及支援快速草模而廣受好評,最近它增加了對 GE 模型的匯出功能,至此 SketchUp 搖身一變宛如成為 GE 玩家的最佳夥伴,在 SketchUp 網站上還警告玩家們「由於 GE Plug-in 的娛樂性過高,請當心嚴重影響您的正常工作!」,說的好! 這不知道是警告還是鼓勵?

GE 這些殺手級的功能與應用應該已經讓一卡車不思改進的 GIS 廠商們皮皮挫,而對平民百姓來說簡直就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過去總認為 GIS 資訊過於龐大是無法讓一般人接近的原因,然而事實卻不然,一套完善的資訊過濾、呈現、和互動系統才是真正的解決方案,在這個充斥著資訊過載的時代,網路與科技對人類擷取資訊的正面效應在 Google Earth 上得到充分的彰顯。

當然,在 Google Earth 之前,Google Maps 的超強互動性已經引領了一波線上互動地圖革命,把許多互動性差和圖資不全的軟體商打的哀鴻遍野,後來 MSN Virtual Earth、Amazon A9 也都陸續改進互動性和內容。

我們得感謝 Google 的野心,使得下一個世代的圖資應用革命開始發酵,從使用者觀點來說,我帶著興奮的心情迎接這波革命;而從研究者與應用開發者的角度,我們該好好思考如何能將混亂而無章法的台灣圖資讓大眾更快速、更容易取得。當福摩二號衛星能更頻繁提供資訊、當地理資訊成為唾手可得,也許我們對台灣的認識、對土地的關心程度將會大幅改善。

October 7, 2005

SonyEricsson BT Remote Control

原來 SE 也發行了這樣的小軟體~ Sony Ericsson Bluetooth Remote Control 讓你利用手機按鍵遙控電腦,有 PC/Mac 版,可惜 T610 不在支援範圍,殘念~ 支援手機系列包括:K600、K700、K750、S700、W600、Z520、Z800。

August 4, 2005

文獻管理軟體

April 11, 2005

Pure Data 更新版本

用來電腦輔助作曲與進行音樂實驗的 Pure Data (Pd) 發行 0.38.3 版,簡單來說 Pd 是 Max/MSP 的表兄弟,精確來說是 Miller Puckette 離開 Max/MSP 小組回到學術界之後繼續朝自己理想研究的作品。這個版本採用 OS X 的應用程式包裹(.app),安裝起來更簡潔了,配合使用 GEM 函式庫還可以進行高階影像處理和 OpenGL 算圖。其他相關下載可以到 pure-data 在 sourceforge 的網頁尋找,還有 pure data 論壇

March 12, 2005

AutoCAD 2006 大躍進

經過幾番波折(關於已經簽署保密條款的測試人員或 Autodesk 公關部門誰先洩漏消息的爭議,詳情請看這裡),從謠言到逐漸明朗的官方證實,現在已經可以在許多網誌和新聞網站看到 AutoCAD 2006 的新功能訊息。其中除了使用者期待已久的一些必要功能(如可以測量弧線長度)外,比較讓人驚喜的是使用界面的諸多改善,例如:
  • 以往在命令列進行提示和座標尺寸數值輸入,現在改為直覺的「動態輸入(Dynamic Input)」,也就是在圖形視窗中需要輸入數值的相關位置就會跳出輸入框(不是對話框)。
  • 進行選取時有更好的視覺回饋,如滑鼠經過物件時物件會以高亮度顯示,嚷使用者清楚到底選了什麼東西(尤其在模型和圖層都很複雜時極有用)。
  • 視窗內容縮放(Zoom)不再是階段式、跳動的縮放,而是非常平順的拉近、拉出。
  • 主選單項目也同時顯示了對應的圖示,和工具列的視覺一致性更高。
  • 工具列(tool-bar)和工具版(palette)的位置大小可以鎖定,以避免意外被拉動。
  • 出現了方便的小計算機,讓懶得動腦的人更有藉口,以後數字算錯就可以怪 AutoCAD。
  • 使用者界面的細部設定與更動不再依賴舊式的 MNU, MNS, 和 MNC 檔,現在全部改成 XML 為主的 CUI 檔,並有視覺化的管理界面來操作。
既然是新版本,裡面的問題修正、更動和新功能本來就是一拖拉古,有興趣自己去孤狗一下就知道,另外比較重大的更動還有:
  • 在參數式設計方面,新增的動態區塊(Dynamic Block)就像是可以包含建構原則的物件容器,會根據外在更動(如改尺寸或位移)而動態變更內含物件的呈現方式。嗯,終於有參數式設計的樣子了,唯一可惜的是這個功能只能用在 2D 繪圖模式!殘念。
  • Active-X API 也有大量更動以及新增物件類別。
  • 指令與函數名稱自動提示功能,對於記性不好的人幫助很大。

February 2, 2005

Mac OS X 更新:Skype, LilyPond, 自動控制等


  • Skype for Mac OS X 1.0 正式版

  • LilyPond 代碼式記譜軟體,需要 X11+ghostscript,號稱輸出比 Finale 漂亮!

  • MicroScribe 3D 缺 5V 電源,跑 DIN9 序列埠,可能可以試著接 Max/MSP 或 Processing 來玩

  • 新版 Keynote 2 可以在 TiBook 500 上跑、作簡報,但是雙螢幕簡報要把主螢幕減色(去!8MB VRAM!好想買新 15" PB....忍...忍...)

January 13, 2005

TextWrangler, SubEthaEdit, Vim 和其他好東西

來看幾個 OS X 上很棒的、適用於程式開發的文字編輯器:
  • 不知從何時開始,TextWrangler 竟然變成免費下載(還是我腦筋不清楚?),這個繼承 BBEdit 優良血統的入門級文字編輯器即便沒有 HTML 和 CVS 支援也不減其魅力,光 SFTP, Regular Expression, Syntax coloring 和原本 BBEdit 的強大程式編輯功能,就已經讓人非用不可了。
  • SubEthaEdit 除了適合程式開發外,最棒的就是能透過 Rendezvous 進行跨網路即時合作、寫作、程式開發等,對於 team work 幫助非常大,當然前提是大家都用 OS X。唯一問題是 Regular Expression 用起來怪怪的,還是在 BBEdit 或 TextWrangler 下最順手。SubEthaEdit 非營利用途免費,商業使用才需要購買 USD$35 版權。它可以搭配眾多傳檔軟體變成預設文字編輯器,達成 TextWrangler 一樣的功能。
  • 噹噹噹,正宗老字號程式開發編輯器 Vim 出場,從純文字界面到圖形界面 gvim、再到可用滑鼠操控,但它仍舊維持古樸風格,功能強大不在話下,但對初學者來說稍有入門門檻,文字指令要知道夠多才能順手。我超愛用 vim,因為經常要遠端連線修改程式、改 shell script,根本不需要動到圖形界面。這個當然是免費的。
接著是一些好康、好用、必敗的東西:
  • 只要到 iCompositions 註冊為會員,207 段音效片段(loops)就免費大奉送,適用於 GarageBand 或 Soundtrack。
  • 微軟更新了 Entourage 2004 上的垃圾信過濾機制 Microsoft Entourage 2004 Junk E-mail Filter Update 1 (11.1.0),過去我的 Entourage 2004 垃圾信過濾一直保持在最高等級,效果還算不錯。
  • 羅技無限銀貂 V500 是隻又酷又炫又先進的好滑鼠,必敗,請參閱老地方冰果室的勸敗文章
  • 極簡造型的 iPod Shuffle 隨身聽兼快閃碟 500MB $99 美金、1GB $149 美金,必敗,參閱蘋果官網就夠了,如果還看其他新聞網,只會讓人心癢難耐。幾年前就有很多台製、韓製隨身碟都具備一樣的功能,為何同樣的功能換成蘋果出品就這樣轟動?關鍵就在 DESIGN。
  • 低價 Mac mini 已經打破一般消費者對價格的心理障礙,台幣一萬五到兩萬之間就可以擁有一台迷你 Mac,雖然價格和外型類似 PC 準系統,但內裝卻不陽春。如果過年還有紅包可領,湊一湊小朋友就可以買到了!對 PC 玩家的最佳搭配就是原有的 PC 加上一部 Mac mini 和一台 KVM switch,簡直是夢幻級的敗家聖品。

October 23, 2004

網站開發最佳工具 Web Developer Extension

Web Developer Extension 是給 Firefox 和 Mozilla 專用的延伸模組,這是我看過最便利的工具組,包括可以隨時開關 stylesheet、cookie、顯示輔助框線、...等非常多好用的設計輔助工具,如果你是 Firefox or Mozilla 愛用者(我也鼓勵大家用)、又是網站開發人員,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好東西。

October 5, 2004

soundflower

soundflower 是一個免費的 Mac OS X 系統延伸模組,可以讓聲音訊號在應用程式之間傳來傳去,有點像是軟體訊號接線盤(Patch panel),非常有趣、也很有用,它是由 Max/MSP 出版公司 Cycling '74 開發,但是在公司網頁所列的產品裡竟然沒有這項,怪怪。

August 29, 2004

Finale 2005

之前曾經安裝過 Finale 2004 Demo 版,試用過後覺得還不錯,至少是邁向 OS X 原生版的路子在走,因為未來我和老婆使用 Finale 的機會蠻多的,實在應該花錢買個正版,正想要慫恿老婆敗下去的時候,竟然發現不能 Export to EPS(要到 2004c 更新版才支援)!昏倒∼ 印刷輸出最重要的 EPS 竟然尚未支援??我頓時失去興趣,悻悻然將 Demo 版丟垃圾桶,打算等 2004c 或 2005 版出來之後再考慮。有趣的是 2004c 更新版才發行沒多久,Finale 2005 版就在 8/22 上市,這版次更新也未免太快了∼ 快得讓人買不下手,感覺起來重複投資的負擔很大。而從價目表上看來,Finale 現在主推學校大量安裝,十套以上每套只要 USD 75,划算的很。

July 15, 2004

Finale 恢復水準,but...

2004 年初 Finale 剛從 OS 9 轉換跑道到 OS X 的時候,由於系統架構差異使得部份功能無法運作,尤其是 EPS 輸出的欠缺更是要命。五月份推出的 2004b 更新版也沒有提供這個功能,直到日前推出的 Finale 2004c 更新版才正式告別這個拖油瓶,讓 Finale 再度恢復應有的水準。2004c 主要提供:
  1. 可產生 EPS 檔案,更精確來說,可以在 EPS 檔案中嵌入 Type1 和 PostScript 字體。不過仍然不能嵌入 TrueType 字體。現在在匯出 EPS 格式時 "Include Fonts" 和 "Include PICT Preview" 兩個選項已經自動勾選,方便多了。
  2. 用 Adobe Virtual Printer 列印時,預設檔名問題已經修正。
  3. 圖形模式下使用的字體現在會連同 EPS 圖形一起匯出。
  4. 修正在包含自訂圖形的舊版檔案中列印跨小節休止符的問題。
  5. 修正日文字型列印偏左的問題。
  6. 還有一堆關於文字與字體的問題也都修正了,多數是關於日文字型(所以也包括中文囉?)。

但是,雖然可以產生 EPS,卻有可能因此而當機!原因是 EPS 匯出功能竟然需要 Classic 環境存在才能正確執行,否則程式就會當掉。目前暫時的解決方法是:
  • 確定在安裝 Finale 的同一部硬碟中也安裝了 Classic 環境。如果沒有的話,隨便從任何一部有 Classic 的機器把 System Folder 整個拷貝過來就可以。
  • 至少要執行 Classic 環境一次。此後執行 Finale 時不需要同時執行 Classic 環境。
  • 接著回 OS X 執行 Finale,現在 EPS 匯出功能應該一切正常了。

July 5, 2004

音樂記譜軟體

最近要幫老婆乾媽的音樂書籍出版工作,頓時又陷入音樂記譜、出版的泥淖(笑)。想起幾年前幫忙出版第一、第二批音樂書的時候,稿子還越洋傳檔校稿,我和出版商沒有實體接觸就完成出版工作,實在有趣。這兩批書後來聽說賣得不錯,原因是封面好看(承讓∼承讓∼)。雖然我們用 Finale 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之前為了「利其器」曾經神農嘗百草般的試過一大堆軟體,最後還是回歸 Finale,原因無他,只是因為習慣使然,而且它也實在夠強悍。當然後來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因為 Finale 過於雞婆,很多記譜限制是無法打破的,在製作譜例的時候反而受到限制,希望哪一天能讓我找到足夠自由的記譜軟體∼起碼可以把一些記譜規則的檢查關掉。

Music Notation Software 這個網站裡條列了幾乎是全地球上現存的音樂記譜軟體,Notation and Scoring Software 也收集不少。

July 4, 2004

Skype: 用 P2P 講電話

Skype 利用 P2P 技術來傳遞資料,但它不是用來交換檔案,而是用作網路電話通訊!在這篇說明 P2P 網路電話的技術文件中指出幾個 VoIP 尚未能夠成為市場主流的原因:


  1. 話質與價格成反比:愈有價格競爭力的 VoIP 產品通話品質愈差。在美國我用過一款話質非常棒的 Cisco 網路電話,每只話機要價一萬台幣。
  2. 撥通率低:現有 VoIP 軟體多數難以跨越防火牆和 NAT 管制區,也就是地球表面將近一半的網路使用者很難撥通 VoIP。
  3. 操作介面繁複:沒錯,所有 VoIP 產品都是網路設備,所以起碼需要進行初步設定。如果你認為這個應該很簡單,表示你是屬於金字塔上層的使用者,而且還有點「何不食肉糜」的態度。

這就像三把刀插在現有 VoIP 產品上面,我深表贊同。Skype 號稱話質超優、撥通率高、而且不用設定,就像使用 P2P 軟體一樣簡單(如果你問我什麼是 P2P 軟體, 那...請善用孤狗),的確切中一般 VoIP 產品的要害。只是還沒親自測試過,還無法很肯定它的神通是否如此廣大,但就線上討論區所看到的回應,使用者的確非常滿意它的表現。目前 Skype 已經出了 Windows & Liunx 測試版,改天要來試試看。另外還聽說 OS X 版正在開發,密切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