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翻譯.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翻譯. Show all posts

December 3, 2010

諾曼大師怨嘆「設計教育不改不行了」(譯文)

Don Norman 開砲!設計教育再不改變,就要鬧革命了。這回 Norman 火氣不小,字裡行間都是煙硝味。

花了兩天的零碎時間把全文翻譯完成,目的是(1)為了讓懶得讀英文的朋友和同學們大致了解諾曼大師在砲什麼;(2)雖然諾曼大師評論的主要領域是工業設計,但相同論點對建築與其他設計領域應該一樣有參考價值;(3)因為罵到設計師資「博士化」的問題,很有感覺。

本人並非翻譯專業,精確度還有待加強,尚請見諒。其中 claim 我統一翻為「主張」,接近宣言或構想。

原文出處

為什麼設計教育必須改變?
Don Norman | 26 Nov 2010

傳統上,設計師仰賴工藝技術彌補知識上的不足,無論是草圖繪製、製作模型、繪製細部或彩現,這些花上多年時間磨練出的技藝讓設計師感到無比自豪。遺憾的是,在新興設計領域中,這些技藝缺乏表現的空間。

身為設計期刊與研討會審閱委員、設計競賽評審委員、以及設計學生與教師的指導委員,我被迫看很多爛作品。設計師經常對問題的複雜性或對提出論述所需的證據一無所知,便提出駭人的主張。爛作品經常出自聰明、有天份的人,他們有好點子,也可以將產品、概念或模擬製作的很好,可惜提出的主張很糟。

September 3, 2005

[翻譯] 建築營造業轉型與文件傳遞標準:aecXML 和 IFC 躍居要角

本文譯自 2005 八月號 Cadalyst 雜誌 AEC From the Ground Up「建築產業透析」專欄 pp.48-49,作者 H. Edward Goldberg 是執業建築師兼產業評論家。由於翻譯授權限制,所以僅刊出第一節。未來全文將以課堂講義形式發佈。

當建築設計與營建產業逐步採用虛擬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s, BIM)的概念,從業人員無不殷切期盼眾多軟體之間能有共通的交換標準,使得資訊分享更為便利,而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採用獨立的外部標準。

----------------------------------------
初窺 IFC
到底 IFC 是什麼呢?IFC 是一套由 IAI(國際協同作業聯盟 www.iai.org)開發的資料模型(data model),用來描述營建產業中 3D 建築物件之間協同運作的機制與內容。IAI 是國際標準組織(ISO)的分支單位,主要職責是管理 IGES 和 STEP 等資料標準。

IFC 系統是既是一套資料呈現標準,也是一套檔案格式,其原則是將建築營造 3D 模型與圖形等數位元件視為真實世界的物件來定義,目的是讓建築上的 CAD 使用者能在不同軟體間交換設計資料。它所採用的物件化概念稱作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建築資訊模型)。

就拿一道由木板和石膏板層疊所構成的牆來說,在 IFC 格式中,所有元件的資訊,包括面積,都儲存在文字資料檔內。只要認得 IFC 格式的軟體都可以解讀這些資料,於是我們便可以把資料傳到其他軟體進行估價和專案管理之類的工作。當然,IFC 的責任是讓不同公司的軟體間的資料交換有標準可循,同一家公司的軟體之間怎麼交換資料就是軟體公司自己的問題了。

主流產品如 Autodesk 的 Architectural Desktop (ADT) 和 Revit、Bentley 的 MicroStation Architecture、以及 Nemetschek 的 Allplan 都支援以 IFC 格式傳遞資料,Vectorworks Architect 則正在考慮增加這方面的支援。其他一些專門用途的軟體也已經支援 IFC 標準了。

IAI 的 IFC 系統除定義了建築產業中(幾乎)所有的物件外,還包括一個純文字的儲存結構。採用純文字格式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能夠真正的行遍天下。當然每套 CAD 軟體可以有自己儲存資料的方式,而透過 IAI 所提供的 Save As IFC 和 Read IFC 機制,則可將 IFC 的物件定義與軟體內部的物件定義相互對照與轉換。由於此程序十分嚴謹,理論上任何支援 IFC 讀寫機制的產品之間都可以進行資料轉換。雖然當初 IFC 的研發主要是為了圖形呈現與物件模型系統,但最近的發展已經逐漸將其領域延伸到估價、專案管理、以及其他非圖形資料上。

未完...【因授權限制,翻譯全文僅以紙本講義形式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