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Bri(n)ck by Harvard GSD. Image courtesy of Dezeen.com. |
最近一兩年建築界運用機器人的酷炫案例讓很多人口水直流,但有多少建築系會跟進,頗令人好奇。工業用機器人和一般數值控制機具不同的地方在於維護成本和使用操作所付出的心力更為高昂,但有趣的地方就在它所帶來的可能性,連機器人領域的專家都對建築領域的投入感到興味盎然起來。
趁著這股風潮,我訪查了一下國內機器人(主要是工業用機器手臂)市場狀況。機器人在產業上的應用還是在取代人力以及大量生產為主,製程規劃與設計才是箇中專業。小型桌上型機器人價格約100萬上下,大型機器人則可達200萬以上。機器人和特定用途的 CNC(數值控制機具)不同,機器人可隨時變換用途,CNC 則不行。機器人機型繁多、客製化多樣,考慮條件主要是作業類型、作業範圍、荷重(含加速度)、周邊設備(如夾具、馬達、固定底座、移動軌道等)。一般機器人分公司或代理商都提供機器人規劃和客製,也有二手良品、整修品交易。
對建築人來說,雷切仍然是第一名的數位設備,因為它易學易用,就像印表機一樣。但 CNC 就不同,要花不少時間測試、改檔、產生G-Code、上機操作、監視等,比起印表機複雜太多了。換作機器人,複雜度就更高,學習與應用門檻頗高。但因為夠酷炫,短期內我相信持續會引起不少建築人的興趣,當然學習過程一定會嚇跑不少人。
另外一類型的機器人是迷你型的機器人套件,類似 NXT Mindstorm Robotics、Bioloid 這種小朋友、大朋友都適合的套件,還可以出國比賽機器人踢足球呢。這類機器人套件可以用來學習機器人原理和設計,但卻和 CNC 的控制方法和實際能做的事情差距太大,所以只適合用在互動建築的教學上,而非數位設計與製造上。
跳tone一下。蓋馬丁設計公司(Guy Martin Design)座落南加州一處神祕的密閉式廠房內,連鄰居都不知道他們在搞什麼東西,它在業界非常知名、但一般人卻完全沒聽說過。他們利用工業用機器人進行等比例原型和產品的研究與製作,曾協助飛利浦史塔克(Philippe Starck)解決複雜形體的設計與製造問題。蓋馬丁本人受建築訓練,在SCI-ARC唸書時就愛自己關在停車場的小型貨櫃內搞東搞西,直到畢業後被趕走為止,他已經決定如傳統匠師一般,要和製程與材料共度此生了。只不過他搞的是數位化的製程與新材料。這種車庫創業精神可以說是美國精神的體現,台灣精神呢?
跳tone一下。蓋馬丁設計公司(Guy Martin Design)座落南加州一處神祕的密閉式廠房內,連鄰居都不知道他們在搞什麼東西,它在業界非常知名、但一般人卻完全沒聽說過。他們利用工業用機器人進行等比例原型和產品的研究與製作,曾協助飛利浦史塔克(Philippe Starck)解決複雜形體的設計與製造問題。蓋馬丁本人受建築訓練,在SCI-ARC唸書時就愛自己關在停車場的小型貨櫃內搞東搞西,直到畢業後被趕走為止,他已經決定如傳統匠師一般,要和製程與材料共度此生了。只不過他搞的是數位化的製程與新材料。這種車庫創業精神可以說是美國精神的體現,台灣精神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