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愛用顏色區分族群,「是藍的還是綠的?」變成口頭禪,撥下紛爭的種子。華人社會,尤其是台灣社會,有一個令人不安的傾向,就是極端分化和對問題過度的簡化,結果讓我們全民弱智化。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連續劇裡面只有好人和壞人,好人就一定溫良躬簡讓、受盡欺侮,壞人就一定是獐頭鼠目、做盡壞事;新聞記者文字能力的退化和發問的膚淺,凸顯簡化和單線式思考的嚴重問題;對於事件只注重辛辣、勁爆、煽情的內容,身邊的平常人平常事都不再引起注目,只等著被腥煽色的刺激,民眾自己幾乎喪失主動尋找問題的能力。
台灣社會就像早期電腦的數位世界,凡事只有 0 和 1。對外界的感知是數位化的,所以訊號高於門檻就有,低於門檻就沒有;對事物的決策也是數位化的,所以只有對和錯、有和沒有、要與不要。雖然電腦已經發展出各種處理模糊與連續資訊的方法,我們仍然像是一群頑固的老古董電腦,拒絕升級。
用顏色區分政治傾向,我們對於身邊原本不具立場的顏色就被賦予了政治義涵,結果衣物用品都成了宣示個人政治偏好的代用品,顏色何其無辜?而原本色彩繽紛、色域廣闊的世界,竟然只剩下屈指可數的顏色是有意義的!人類眼睛能夠接收無數的顏色資訊,而我們的大腦選擇只看藍綠,對人類何其不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顏色,那應該是一輩子色彩繽紛的組合,不應該被一個顏色標籤給綁住了。
小時侯白中泛黃的大內衣、門前樟樹的綠、小學制服上的橘黃和書包的墨綠、太平洋的深藍、東部晴朗天空的漸層藍和捲積雲的白、南迴公路和省道上灰黑的柏油和飛揚的黃土、中學制服的淺藍和女生制服的粉紅、木棉花耀眼的大橘紅、都市水泥叢林的灰、鐵皮屋的灰藍、帳篷塑膠布的藍白相間條紋、電子花車的五彩裝飾和亮片、媽祖出巡的紅、警察伯伯的深藍、老爸身上西裝的黑、過年寫春聯的紅底黑字金邊、...如此點點滴滴,那都是我的顏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