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到 OS X 10.3.4 之後,不僅可以直接用 Internet Connect 連線到交大 VPN,而且設定超簡單,就五個步驟而已,想搞複雜一點都很難。我製作了一個網頁 交大 VPN 的 Mac OS X 設定範例,打算貢獻給計中作為官方說明。關於 10.3.4 之前的 PPTP 問題可以參考這裡。
June 29, 2004
June 25, 2004
在 OS X 下使用交大 VPN 專線(麻煩版)
注:這篇文章是升級 OS X 10.3.4 之前寫的,現在已經不需要這麼麻煩了。
利用 VPN 改走不同途徑而能使用更大頻寬,這是到交大之後才知道的應用,之前以為 VPN 就是安全連線而已,真是以管窺天(汗)。只不過交大VPN說明文件(放在北台灣社區大學網站)只有 Windows 98/ME/2000/XP 和 FreeBSD ,沒有其他作業系統,那 OS X 怎麼辦呢?自立救濟囉。交大提供給教職員和學生兩套不同 VPN 設定,我這裡僅討論 OS X 下的教職員設定,學生設定應該類似。
雖然 OS X 和 FreeBSD 有親戚關係,但 pptp 的設定卻截然不同。這裡不詳細解說技術層面的問題(我能力也不夠),文末列舉了幾篇 MacOSXHints 上面的文章和討論供作參考。
好,首先我們要取得 pptp 的 Service ID,取得方法是先用 Internet Connect 跑個 VPN 連線,這個連線勢必失敗,但我們可以藉此取得必要的資料。
參考文章:
利用 VPN 改走不同途徑而能使用更大頻寬,這是到交大之後才知道的應用,之前以為 VPN 就是安全連線而已,真是以管窺天(汗)。只不過交大VPN說明文件(放在北台灣社區大學網站)只有 Windows 98/ME/2000/XP 和 FreeBSD ,沒有其他作業系統,那 OS X 怎麼辦呢?自立救濟囉。交大提供給教職員和學生兩套不同 VPN 設定,我這裡僅討論 OS X 下的教職員設定,學生設定應該類似。
雖然 OS X 和 FreeBSD 有親戚關係,但 pptp 的設定卻截然不同。這裡不詳細解說技術層面的問題(我能力也不夠),文末列舉了幾篇 MacOSXHints 上面的文章和討論供作參考。
好,首先我們要取得 pptp 的 Service ID,取得方法是先用 Internet Connect 跑個 VPN 連線,這個連線勢必失敗,但我們可以藉此取得必要的資料。
- 執行 /Applications/Internet Connect
- 從 Internet Connect 主選單選取 File: New VPN Connection...,選擇連線方式為 PPTP,然後按 Continue。
- 在設定視窗依序填入:
Server address: 211.76.240.4
Account Name: (帳號名稱)
Password: (帳號密碼) - 在按下 Connect 進行連線前,打開 Terminal 輸入指令 ps -axww | grep pppd 但先不要按 Enter。
- 當按下 Connect 後,馬上跳到 Terminal 按 Enter 執行剛剛輸入的 ps 指令(不要急,VPN 連線通常要幾秒鐘後才會回應成功或失敗)。
- 你會看到一行很長的 pppd 指令,像這樣:
2027 ?? Ss 0:00.08 pppd serviceid F1917C47-C924-11D8-934E-0003930BFE0C optionsfd 0 plugin /System/Library/SystemConfiguration/PPPController.bundle/.....(後略)
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東西。把 serviceid 後面的一長串代碼 copy 下來備用(這裡是 F1917C47-C924-11D8-934E-0003930BFE0C)。 - 如果看到連線失敗訊息,那是正常的,別管它。
- SERVICE_ID: 填入剛剛拷貝下來的那一長串 Service ID。
- VPN_SERVER: VPN 伺服器的位址,教職員使用 211.76.240.4,學生用 vpn-student.ntcu.net。
- MY_IP: 自己原來使用的 IP,如果接 router 而用 IP: 192.168.x.x,則寫 router 的 IP。
- USERNAME: 交大郵件帳號名稱(必須是 username@mail.nctu.edu.tw 形式)。
- PASSWORD: 交大郵件帳號密碼。
% sudo nctu_vpn.sh等待結果輸出:
Starting NCTU VPN...連線成功!!
Resetting default router...
NCTU VPN connection started.
Tue Jun 29 13:33:12 2004 : local IP address 211.76.248.7
Tue Jun 29 13:33:12 2004 : remote IP address 211.76.240.3
參考文章:
Yahoo IM 在打什麼算盤?
因為 user base 的關係,我多半用 MSN Messenger,但我終究還是很喜歡 Proteus 的整合環境。昨天試用新版 Proteus 4 時發現 Yahoo IM server 怎麼都連不上,本來以為是防火牆或 proxy 問題,今天 ZDNet 上的一則新聞才說明問題所在,雖然冠冕堂皇的理由很多,但不清楚 Yahoo IM 心裡究竟打什麼算盤。當初 Yahoo Mail 快速推出因應 Google GMail 的市場策略而把免費 e-mail 空間擴增為 100MB 的舉動讓我欣賞不已,原本打算讓 Yahoo 信箱當垃圾桶的,現在又開始積極使用它;回過頭來,雖然我並不是 Yahoo IM 忠實使用者,我只知道 Yahoo 限制 3rd-party IM 軟體之舉並不會讓我更愛用 Yahoo IM 自己的軟體。
在35,000英尺高空做視訊會議
除了空軍一號和高級商務專機之外,這有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平民等級的空中視訊會議(詳情請見 Apple 網站報導)。Apple 公司產品經理科特.耐特(Kurt Knight)搭乘 Lufthansa 航空的空中巴士從慕尼黑飛回舊金山途中,利用 iChat AV + iSight 進行了這次通訊,這個實驗證明了 Lufthansa 所提供的空中寬頻網路服務 SkyNet 速度還頗快呢。可惜 Airbus 只有頭等和商務艙有筆記電腦電源插孔,我偏偏沒錢坐,不像波音 777 連經濟艙座位都有電源插孔。
June 24, 2004
pLog plugin mod: galleryimages
Galleryimages is a plug-in for pLog which enables showing a recent uploaded or a random image -- only ONE image. I made a modification to the plugin and have added a new function to allow showing a number of images orderred by date from a specific album. By this function I can show recent books read (see the bottom panel on the right) or recent baby photos. Though it is similar to the plug-in CurrentlyAddictedTo, it doesn't need a wizard to manage images. All you need to do is upload images to a named album.
Galleryimages 這個 plug-in 讓 pLog 可以顯示相簿中最近上傳的圖、或者隨機秀圖,但最大限制是它只能秀一張圖。我增加了一個函數讓它可以秀特定檔案夾(album)裡最新的幾張圖,這樣我就可以秀最近讀過的書的封面(請看右列 panels 最下方)、最新的貝比照片...等,有點像 CurrentlyAddictedTo,只不過沒有設定類別和管理項目的功能,圖片管理很單純,就用 album 名稱。
Open and edit plugins/plugingalleryimages.php, insert following codes after function randomImage():
編輯 plugins/plugingalleryimages.php,在 randomImage() 函數之後加上這段程式碼:
Then find a proper place in the template where panel group is defined, such as panel.template, and insert following codes:
然後在定義 panels 的 template 中(例如 panel.template)適當位置加入:
Finally create a new album and name it "Books" (no quotes). From now on, 3 recent images (only image) in this album will be shown in the panel "Recently Read" and image description will be shown as small text under the corresponding image. Recent images in album "Musics" will be shown in the panel "Recently Listened".
再到檔案中心(Resource Center)增加一個檔案夾(Album),命名為 "Books"(不要雙引號)。此後上傳到這個資料夾的圖片(僅限圖片)會在 Recently Read 欄中按日期顯示最近的 3 張圖,說明會以小字顯示在圖片下方。命名為 "Musics"(不要雙引號)的資料夾則會顯示在 Recently Listened 欄內。
For quick adoption of this plug-in mod, download it here:
請按這裡下載修改檔:[Download galleryimages_mod.tar.gz]
Well, I just found in Mark's Place a similar mod is made available for download. It uses album ID and mine uses album name to identify albums. Using album ID seems to be good for data uniqueness. However one always needs to modify the code manually, which is not feasible for multi-user pLog (like us) unless every user install his/her own template and know how/where to change. System administrator only need to add panels whenever user requires. And only when the album exists and images can be found in it, the corresponding panel shows up.
另外,剛剛發現在 Mark's Place 也提供了類似的修改方法,基本上做法一樣,但他用 album ID 來指定檔案夾,雖然資料唯一性可以顧及,但都要手動修改程式碼,像我們這個多使用者環境,除非每位使用者都自己裝一個 template 才能這樣做。系統管理員只要按需求新增 panel 定義,只有當該使用者的檔案中心有相對應的檔案夾存在、而且裡面也有影像檔的時候,panel 才會出現。
Galleryimages 這個 plug-in 讓 pLog 可以顯示相簿中最近上傳的圖、或者隨機秀圖,但最大限制是它只能秀一張圖。我增加了一個函數讓它可以秀特定檔案夾(album)裡最新的幾張圖,這樣我就可以秀最近讀過的書的封面(請看右列 panels 最下方)、最新的貝比照片...等,有點像 CurrentlyAddictedTo,只不過沒有設定類別和管理項目的功能,圖片管理很單純,就用 album 名稱。
Open and edit plugins/plugingalleryimages.php, insert following codes after function randomImage():
編輯 plugins/plugingalleryimages.php,在 randomImage() 函數之後加上這段程式碼:
/**
* Returns a number of recent uploaded images from a
* specific album (assigned by album name).
*/
function latestImagesInAlbum($albumName, $limit)
{
$resources = new GalleryResources();
$prefix = $resources->getPrefix();
$blogId = $this->blogInfo->getId();
$resourceArray = array();
// We choose only images from a specific album
// and limit the number by variable $limit.
$query = "SELECT r.*
FROM {$prefix}gallery_resources r
LEFT JOIN {$prefix}gallery_albums a
ON r.album_id = a.id
WHERE r.resource_type = 1 AND a.name = '$albumName'
AND a.owner_id = $blogId
ORDER BY r.date DESC LIMIT $limit";
// just to make things easier, we'll cheat a little here...
$result = $resources->_db->Execute( $query );
if( !$result )
return false;
while ($row = $result->FetchRow()) {
$resourceArray[] = $resources->_fillResourceInformation( $row );
}
return $resourceArray;
}
Then find a proper place in the template where panel group is defined, such as panel.template, and insert following codes:
然後在定義 panels 的 template 中(例如 panel.template)適當位置加入:
Finally create a new album and name it "Books" (no quotes). From now on, 3 recent images (only image) in this album will be shown in the panel "Recently Read" and image description will be shown as small text under the corresponding image. Recent images in album "Musics" will be shown in the panel "Recently Listened".
再到檔案中心(Resource Center)增加一個檔案夾(Album),命名為 "Books"(不要雙引號)。此後上傳到這個資料夾的圖片(僅限圖片)會在 Recently Read 欄中按日期顯示最近的 3 張圖,說明會以小字顯示在圖片下方。命名為 "Musics"(不要雙引號)的資料夾則會顯示在 Recently Listened 欄內。
For quick adoption of this plug-in mod, download it here:
請按這裡下載修改檔:[Download galleryimages_mod.tar.gz]
Well, I just found in Mark's Place a similar mod is made available for download. It uses album ID and mine uses album name to identify albums. Using album ID seems to be good for data uniqueness. However one always needs to modify the code manually, which is not feasible for multi-user pLog (like us) unless every user install his/her own template and know how/where to change. System administrator only need to add panels whenever user requires. And only when the album exists and images can be found in it, the corresponding panel shows up.
另外,剛剛發現在 Mark's Place 也提供了類似的修改方法,基本上做法一樣,但他用 album ID 來指定檔案夾,雖然資料唯一性可以顧及,但都要手動修改程式碼,像我們這個多使用者環境,除非每位使用者都自己裝一個 template 才能這樣做。系統管理員只要按需求新增 panel 定義,只有當該使用者的檔案中心有相對應的檔案夾存在、而且裡面也有影像檔的時候,panel 才會出現。
June 23, 2004
Gallery 或 Coppermine?
前幾天找到一個不錯的相簿系統 Coppermine,不僅程式架構清楚(設計外觀容易)、還可以和 phpBB2 整合(共用使用者資料庫),缺點是檔案上傳機制不夠方便、設定相簿封面麻煩,另外不算缺點的特定是它要靠 MySQL 儲存所有資料。我把它架設在這個暫時網址測試,外觀設計真的不難,與 phpBB2 整合也還算順利,只是 login 都會重指到 phpBB 再跳回來,有點識別錯亂。另外我喜歡 Coppermine 的一點就是 public 和 private 相簿分的很清楚,個人相簿不能亂放,不會像 Gallery 一樣需要管理員額外花心思整理階層架構。
所上目前用的是 Gallery,比起來 Gallery 重新設計外觀真的不容易,要新增功能也麻煩,原因是它的程式架構不清楚,搞不清楚東西放哪裡。舉個例子來說,首頁檔頭放在 /html_wrap/gallery.header.default,但接著的語言選擇和搜尋表格便由 albums.php 直接產生,不經任何 template 控制,找了半天才找到。不過在 Gallery 裡面指定相簿封面就直覺多了,而且管理相簿也簡單。
兩個系統之間比較之後,我並不能很堅定的說哪一個比較好,各有優缺點之外,現有的使用者意見也很重要,如果大部分人不願意(或懶得)換,把 Gallery 外觀改過之後其實也蠻耐看的。(我想除非有強烈需求或重大的因素,要不然就沿用 Gallery 吧。)
所上目前用的是 Gallery,比起來 Gallery 重新設計外觀真的不容易,要新增功能也麻煩,原因是它的程式架構不清楚,搞不清楚東西放哪裡。舉個例子來說,首頁檔頭放在 /html_wrap/gallery.header.default,但接著的語言選擇和搜尋表格便由 albums.php 直接產生,不經任何 template 控制,找了半天才找到。不過在 Gallery 裡面指定相簿封面就直覺多了,而且管理相簿也簡單。
兩個系統之間比較之後,我並不能很堅定的說哪一個比較好,各有優缺點之外,現有的使用者意見也很重要,如果大部分人不願意(或懶得)換,把 Gallery 外觀改過之後其實也蠻耐看的。(我想除非有強烈需求或重大的因素,要不然就沿用 Gallery 吧。)
June 22, 2004
Math & Design 相關網路資源
這裡是最近收集有關 Mathematics & Design 2004 研討會、會議地點、數學與設計相關的網路資源。
Math & Design
Math & Design
- M&D 2004 at M&D
- M&D 2004 at UTN
- M&D: The Mathematics & Design Association 數學與設計協會
- UTN: Universidad Tecnologica Nacional 阿根廷國立科技大學(主辦單位)
- Nexus Network Journal: Architecture and Mathematics Online
- ISAMA: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he Arts, Mathematics, and Architecture
- Bridges Conference: Mathematical Connections in Art, Music, and Science
- Dr. George Hart in geomatric sculpture
- Virtual Argentica: Mar del Plata
- Mar del Plata 入口網站
- 虛擬 Mar del Plata 360
- Mar del Plata Live Webcam
- WelcomeArgentina.com: Mar del Plata
- Argentina Tourism: Mar del Plata
- 阿根廷觀光局
13個半月大的Zack
每天清晨六、七點鐘 Zack 總會醒來自己玩一陣子,以前需要再吃四或六盎司的奶,現在不需要了,然後他會再睡回籠覺,直到九點多才真正醒來,開始他玩樂的一天。到大約十點鐘 Zack 才會完全清醒,所以有時候去風城上體識能課的時候還會昏昏沈沈,直到下課才有精神玩。老師說他是那種會先觀察再行動的小孩,的確,只是每次等到他觀察完畢準備開始玩得時候都要說掰掰了。
Zack 已經可以聽懂一些簡單辭句,也會照著做,譬如:「爸爸在哪裡?」「媽媽呢?」「去找外婆!」「把這個拿給外公!」「坐下乖乖吃!」「走,出去散步!」「我們去shopping!」等。他還會簡單的應答表達好惡,像是肯定的「嗯」並點頭,否定的「嗯」並搖頭(或甩頭),像是問他:「要不要xxxx?」「我們xxxx好不好?」他通常都點頭,但是吃東西問他「好不好吃?」「還要不要?」就有明顯好惡的區別,我們一直很好奇他到底是真懂還是假懂,偶而換一下問句的方式他也會懂,有時候就知道他是隨便回答。
樓下娟娟的小孩小畢比 Zack 小,已經長好多顆牙,還會自己拿奶瓶喝,Zack 只長了下顎兩顆門牙,不肯拿奶瓶仰頭喝,但願意喝有防倒流裝置的水罐、自己抓小饅頭吃、也經常搶著要拿湯匙自己試著吃。他很愛跟著大人吃東西,總認為大人吃的最好吃,所以即使他自己碗裡的東西和大人一樣,偶而他就會抗議,他寧可大人用筷子餵他一樣的東西。不過當他餓的時候通常不挑,唏哩呼嚕就吃一大堆。
傍晚通常外公外婆會帶他到校園或對面公園、孔廟散步,他愛得很,有時候一天要出門好幾趟才過癮。現在看到同年齡或稍長的小朋友,Zack 會想要跟別人玩,比較不避俗,看到大人也喜歡衝著人家笑逗別人。Zack 除了會逗人之外(他笑起來真的又可愛又迷人),還很會撒嬌,摟著人用臉磨蹭、走到你身旁歪頭靠著你的膝蓋或肩膀、甚至親臉頰,非常厲害,老爸再嚴厲的態度還是會敗在這種柔情攻勢之下。
Zack 還會什麼把戲呢?舉凡大人做的事情他都好奇,外公炒菜他覺得新鮮、外婆掃地擦桌子他也學、手機電話電視機錄影機上的按鈕都是他的玩具,他也愛玩我的 PowerBook G4,每次都敲我房門試圖進來玩電腦,他這麼小怎麼懂得電腦?原因是我安裝了一個防止小朋友亂敲鍵盤影響資料的程式 AlphaBaby,它會鎖住螢幕鍵盤,但它又會對各種輸入做出簡單的回應,譬如音效和顯示字母,這樣直覺的 feedback 可讓 Zack 愛死了,現在我試著教他鍵盤要用按的,不是敲打,否則總有敲壞的一天。我收集到的 baby-proof 程式有:
Zack 已經可以聽懂一些簡單辭句,也會照著做,譬如:「爸爸在哪裡?」「媽媽呢?」「去找外婆!」「把這個拿給外公!」「坐下乖乖吃!」「走,出去散步!」「我們去shopping!」等。他還會簡單的應答表達好惡,像是肯定的「嗯」並點頭,否定的「嗯」並搖頭(或甩頭),像是問他:「要不要xxxx?」「我們xxxx好不好?」他通常都點頭,但是吃東西問他「好不好吃?」「還要不要?」就有明顯好惡的區別,我們一直很好奇他到底是真懂還是假懂,偶而換一下問句的方式他也會懂,有時候就知道他是隨便回答。
樓下娟娟的小孩小畢比 Zack 小,已經長好多顆牙,還會自己拿奶瓶喝,Zack 只長了下顎兩顆門牙,不肯拿奶瓶仰頭喝,但願意喝有防倒流裝置的水罐、自己抓小饅頭吃、也經常搶著要拿湯匙自己試著吃。他很愛跟著大人吃東西,總認為大人吃的最好吃,所以即使他自己碗裡的東西和大人一樣,偶而他就會抗議,他寧可大人用筷子餵他一樣的東西。不過當他餓的時候通常不挑,唏哩呼嚕就吃一大堆。
傍晚通常外公外婆會帶他到校園或對面公園、孔廟散步,他愛得很,有時候一天要出門好幾趟才過癮。現在看到同年齡或稍長的小朋友,Zack 會想要跟別人玩,比較不避俗,看到大人也喜歡衝著人家笑逗別人。Zack 除了會逗人之外(他笑起來真的又可愛又迷人),還很會撒嬌,摟著人用臉磨蹭、走到你身旁歪頭靠著你的膝蓋或肩膀、甚至親臉頰,非常厲害,老爸再嚴厲的態度還是會敗在這種柔情攻勢之下。
Zack 還會什麼把戲呢?舉凡大人做的事情他都好奇,外公炒菜他覺得新鮮、外婆掃地擦桌子他也學、手機電話電視機錄影機上的按鈕都是他的玩具,他也愛玩我的 PowerBook G4,每次都敲我房門試圖進來玩電腦,他這麼小怎麼懂得電腦?原因是我安裝了一個防止小朋友亂敲鍵盤影響資料的程式 AlphaBaby,它會鎖住螢幕鍵盤,但它又會對各種輸入做出簡單的回應,譬如音效和顯示字母,這樣直覺的 feedback 可讓 Zack 愛死了,現在我試著教他鍵盤要用按的,不是敲打,否則總有敲壞的一天。我收集到的 baby-proof 程式有:
- AlphaBaby (Mac) 【★推薦】
- Baby Banger (Mac)
- Babyloopa (Mac & PC)
- Baby Basher Keyboard Pounder (PC)【★推薦】
- Maddie (PC)
阿根廷,別讓我哭泣∼(4)
經過這麼多日子才又出現續集,想必...對的,從阿根廷回來了!還在復原因為飛機坐太久而疼痛不已的腰背。這回能順利成行,完全是環環相扣、驚險過關,臨上飛機前一天早上還不知道能不能成行,傍晚把學校事情忙完,直到晚餐之後才有空整理行李。除心裡直呼慶幸之外,唯一擔心的就是時程太過緊迫而沒有事先申請差旅補助,有可能要全程自費而大失血。下回真的要提早處理這種事情,免得為了出國發表論文而損失慘重。當然另一方面也對目前高等教育補助的缺乏感到失望,現在博士生出國發表論文所得到的補助機會和額度比老師還多,雖然窮教授多少有固定收入,家庭支出、差旅、東扣西扣之後也真的所剩無幾了。
ParaSurf 參數曲面課後記
本學期參數曲面課程正式結束,四位修課加上一位旁聽同學表現都很好。課程後半段因需求而做過調整,已經和我在哈佛教的內容有所不同,這是好事,起碼課程本身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外還要不斷增添新內容。這邊簡要紀錄同學們對這堂課的建議。
第一、感覺起來 Mathcad 和 Autocad 相關性不高。我的回應:原本 Surf 設計的目的是彌補數學軟體和 CAD 中間的空隙,當初選擇 Autocad 只是因為它開發環境成熟,並沒有刻意要建構二者的關連性。目前已經有很多軟體具備這種能力,例如 Rhino、Maya、3DS Max、...等,未來有可能把 Surf 移殖到這些環境上,讓操作更簡便。
第二、希望多講一些 CAD 上的程式設計、充分運用其建模功能。我的回應:這值得另外開一堂課來講,程式設計本身(尤其適合快速入門的腳本式語言)也可以包括在內。(註:文禮計畫在暑假末開學前開課講程式邏輯)
第三、希望多一些結構上的實作。我的回應:這個很重要,實際把數學公式和數值和實體結構結合,學習頂尖土木結構上的美學,才能累積自由形的實作經驗,而不被侷限在正交切割的結構中。這個會考慮放在明年課程中。
第一、感覺起來 Mathcad 和 Autocad 相關性不高。我的回應:原本 Surf 設計的目的是彌補數學軟體和 CAD 中間的空隙,當初選擇 Autocad 只是因為它開發環境成熟,並沒有刻意要建構二者的關連性。目前已經有很多軟體具備這種能力,例如 Rhino、Maya、3DS Max、...等,未來有可能把 Surf 移殖到這些環境上,讓操作更簡便。
第二、希望多講一些 CAD 上的程式設計、充分運用其建模功能。我的回應:這值得另外開一堂課來講,程式設計本身(尤其適合快速入門的腳本式語言)也可以包括在內。(註:文禮計畫在暑假末開學前開課講程式邏輯)
第三、希望多一些結構上的實作。我的回應:這個很重要,實際把數學公式和數值和實體結構結合,學習頂尖土木結構上的美學,才能累積自由形的實作經驗,而不被侷限在正交切割的結構中。這個會考慮放在明年課程中。
June 4, 2004
無責任書評《哈佛天才 : 用卡爾.威特法則培養出的哈佛孩子》
兩個月前老媽藉著書店折扣買了一本書給我們這對新科父母作參考,我那時一看書名《哈佛天才》就倒盡胃口,心想「Oh, Not again! 又是這類標榜著把小孩教育成天才或者以進哈佛作為目的的指引手冊。」因為這樣的心態,所以隨手擺一邊給 Zack 當遊戲書。上週因為要常搭車跑台北辦阿根廷簽證,順手拿來消磨時間才讀了一些。
這本書中文書名《哈佛天才:用卡爾‧威特法則培養出的哈佛孩子》,英文書名 The Genius in Harvard University,光看書名真的不大想去看它,全書描述張欣武、劉衛華夫婦如何利用卡爾‧威特教育法培養女兒劉亦婷成為哈佛天才,不僅讚頌該教育法、並以過去成功案例為佐證,是繼《哈佛女孩劉亦婷》在大陸成為暢銷書之後的倣作之一(理由看完本文就知道)。劉亦婷的故事在大陸發酵之後陸續引發一些爭議,有人說從未聽過卡爾‧威特教育法、有人說書中有甚多捏造的事實(例如老威特拿彩色氣球讓小威特辨認顏色,但其實該年代尚未有氣球),當然這些批評有一些來自於忌妒。姑且不論卡爾‧威特教育法的真實性,但至少原始著作 The Education of Karl Witte 德文版、英文版、和日文譯作《早期教育和天才》是存在的,其他內容的正確性就讓教育學家來告訴我們吧。
在十九世紀中出版的 The Education of Karl Witte 一書中老威特用日誌的方式記錄他如何教育小威特成為天才並進入哈佛大學就讀,兩個世紀以來陸續有歌誦威特教育法的著作面世,《哈佛天才》也不例外。我並不清楚卡爾‧威特(Karl Witte)在教育界的地位,在《哈佛天才》中也並沒有完整描述威特教育法,只是用引述的方式說明該教育法多麼棒、以及其他成功案例的故事。首先就第一印象,《哈佛天才》是一本教育理念的行銷書籍,其次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書作者劉首英不是張欣武、劉衛華(劉亦婷父母親),所以究竟寫作手法與目的是什麼並不清楚,如果真要看忠於劉亦婷一家人的看法,除另有專書《哈佛女孩劉亦婷》外,還可以參考新浪網讀書頻道《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所以千萬要弄清楚,《哈佛天才》可能無法忠實表達主角和其父母親的看法。
好,就我所看到的,《哈佛天才》不斷告訴天下父母:(1)孩子們的早期教育是很重要的;(2)只要遵循這個教育法,孩子都可以變成天才;(3)進入哈佛就是天才的象徵。我就分別聊聊這三件事情。
幼兒早期教育(0-3歲)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這也是近幾年來才逐漸被重視的,過去我們總認為三歲之前的幼兒不懂事,父母親懶得花心思或者耐心教導幼兒,對著剛滿一歲的baby講故事或談心似乎很好笑。現在不僅媽媽懷孕時就被鼓勵跟孩子說話,孩子出生後父母也以說話和行動不斷刺激幼兒腦部成長,不需要太多科學證明我就可以相信這是有用的,因為我觀察 Zack 的成長過程,聲音、影像、與行為的刺激對幼兒成長的幫助真的非常大,他9個月就會隨著音樂舞動、12個月大時要他把東西拿給外公他就會做,這些是《哈佛天才》所列舉的"驚人"事蹟,但我頗不以為然這些有多麼驚人,其實腦部得到充分刺激的幼兒應該都可以做到,現在小朋友腦筋轉得快、滿腦子大人思想不就是受到相對刺激的影響嗎?早期教育的重點當然不只是及早給予刺激,而更重要是選擇適當的刺激,這個非常困難。看電視是單向接收資訊,幼兒沒有互動的機會,容易養成不動腦筋的習慣,但是現在連大人都整天被電視綁住,要把電視丟掉真的很困難;又說太早讓幼兒接觸電腦不好,可我家 Zack 看到電腦就亢奮不已,因為我安裝了個小程式鎖住電腦,但隨便按個鍵螢幕就會出現東西或發出聲響,不僅保護我的資料也挺好玩的,結果他現在每天平均要玩個十分鐘才肯放過電腦。我不斷告訴他鍵盤只能用按的、不能敲打,只要敲打他就沒得玩,現在他懂得乖乖的按鍵盤,我猜再過一陣子他就要懂得用滑鼠控制游標了,這比我們所預期三五歲會用電腦的時間早太多了。對於這些現代化的刺激我一點也不緊張,因為他能玩的東西很多,還不至於沉溺在特定的對象上(而且我比他還會玩,嘿嘿∼)。
給小孩多樣化的刺激是很重要的,要讓他知道除了電視、電腦、音響、手機、電話、...這些大人玩具之外還有很多有趣的東西。Zack 每天都會有機會到外面走,到十八尖山步道、校園、假日市集、孔廟、百貨公司,什麼地方都可以,我們總是不斷的跟他聊天,告訴他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我們現在正在做什麼之類的,這和威特強調的多樣化刺激一樣,只是他是將近兩百年前就提出這樣的說法,強。
第二點是遵循這個教育法孩子就可以變成天才,當然如果條件符合,我百分之百同意。根據威特的意見,有哪些條件才足以造就天才呢?首先,父母親至少要有一個人可以全時間陪著小孩,隨時隨地教育、留意品德與行為、審慎選擇教育內容、過濾不當的訊息;接著,父母親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懂得兩種以上的語言,才能滿足威特對於父母親的要求底線,因為老威特不僅文史哲樣樣精通還可以教五種以上的語言(也有人質疑一位出身平庸的牧師如何達到博學境界);然後,最好不要上學(尤其公立學校),因為學校已經變成庸才聚集的地方,根本不重視道德與人品的教養,孩子只會沈淪而難以進步(兩百年前就已經如此,現今不就無藥可救?),例如表現優秀的人會被其他孩子仰慕而變成驕傲、進而演變成主從關係,老威特並認為在家自學完全不會影響孩子的社會性格,也不會讓孩子與群體生活脫節。美國有少數家庭不信任學校教育而在家自學,台灣最近也開始試驗在家自學制度,在教育平等權上讓父母選擇孩子受教的環境,主要還是父母親本身要自願並有足夠時間與精力來做。但是即使條件都符合,也按照威特法則教育,孩子變成天才的機率就很大嗎?雖然老威特認為成為天才的小威特既健康又快樂,絕無一般人對天才兒童的成見,但是有多少按圖索驥的父母能真的讓孩子在培育天才的路途上健康又快樂?
此外,威特教育法很有趣的一點是它有很大的篇幅在重新塑造父母親對幼兒早期與兒童教育的觀念,而不是一連串的規則和方法而已,如此一來,父母親被改變甚至比孩子還多,因為孩子們只不過因此而能充分開發了他們原本就具備的能力(之謂“天才”)。
第三,進入哈佛=天才?這是我最感到不以為然的一個觀念。或許大陸父母望女成鳳的心的確把進入哈佛當作天才的證書,但容我說句實在話(相信很多人也清楚),哈佛是有不少天才,但天才不一定進哈佛,哈佛也有很多人不是天才,基本上這兩件事是八竿子扯不上關係的。如果說進入哈佛是光宗耀祖倒比較實在。此外,英文書名 The Genius in Harvard University 就語意上來說是指哈佛的天才就劉亦婷一個人,也許是用字的問題,只是有點貽笑大方。每一位進入哈佛的學生都有資格寫一本哈佛天才,只是當大家把哈佛這麼名牌吹捧成這樣時,有人可能暗自納悶「我小孩隨便教教也能申請到哈佛,那算天才嗎?」我只能說哈佛的優秀人才很多,庸才也很多(敝人就是一個典範),自己說自己小孩天才不算數,起碼要哈佛校長說了才算數。況且這個時代,天才長大後還是要成為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另一個被揠苗助長的案例,父母親才能無愧的說真的培育了一個有用的天才。
對了,還是要扯一下哈佛。盲目崇拜名校和追求時尚名牌一樣愚蠢,進入名校不等於黃袍加身(或許社會價值偏偏就是如此認為),雖然學識更深、見識更廣、社交圈更往上爬是有絕對好處,但別忘了離開學校之後的成就才是這些光環與價值的體現。《哈佛天才》也許是出版商坐順風車之作,內容有點誇飾而過度強調天才與哈佛的關係,從網路上看到的第一人稱故事反倒平實多了,所以我會建議不要看這本書,而直接去看張欣武、劉衛華的作品。
從長大的劉亦婷自己嘴中說來,她覺得自己是個簡單的人,父母親寫書成功,但並不是她的成功,她只是一個學生(現在已經哈佛大學畢業了),這樣的態度是對的,也間接證明威特教育法中重塑父母親對幼兒教育觀的特色很成功。卡爾‧威特教育法上有很多值得參考的地方,也有一些需要因時制宜修正的地方(譬如階級和社交觀念),尤其是他在近兩百年前以一位平凡牧師的身分就有這樣先進的教育觀,實在佩服。未來如果有機會我期望能拜讀原作,因為後人的讚頌之作究竟有沒有誇大不得而知,或許哪位學教育的先進願意指點一下?(對了,教育研究所就在樓上,真是捨近求遠∼)
結論:省省時間吧,本書內容瑣碎,無法獲取完整教育概念與劉亦婷的故事。此外最令人生氣的就是本書封面人物根本不是劉亦婷(如果是的話就差太多了),她本人照片好看太多太多,她父母親寫的兩本書封面照片也選的好極了。生氣∼生氣∼
但建議閱讀英文版《卡爾·威特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Karl Witte)》,張欣武、劉衛華所著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以及新浪網為第二本書開設的讀書頻道《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
這本書中文書名《哈佛天才:用卡爾‧威特法則培養出的哈佛孩子》,英文書名 The Genius in Harvard University,光看書名真的不大想去看它,全書描述張欣武、劉衛華夫婦如何利用卡爾‧威特教育法培養女兒劉亦婷成為哈佛天才,不僅讚頌該教育法、並以過去成功案例為佐證,是繼《哈佛女孩劉亦婷》在大陸成為暢銷書之後的倣作之一(理由看完本文就知道)。劉亦婷的故事在大陸發酵之後陸續引發一些爭議,有人說從未聽過卡爾‧威特教育法、有人說書中有甚多捏造的事實(例如老威特拿彩色氣球讓小威特辨認顏色,但其實該年代尚未有氣球),當然這些批評有一些來自於忌妒。姑且不論卡爾‧威特教育法的真實性,但至少原始著作 The Education of Karl Witte 德文版、英文版、和日文譯作《早期教育和天才》是存在的,其他內容的正確性就讓教育學家來告訴我們吧。
在十九世紀中出版的 The Education of Karl Witte 一書中老威特用日誌的方式記錄他如何教育小威特成為天才並進入哈佛大學就讀,兩個世紀以來陸續有歌誦威特教育法的著作面世,《哈佛天才》也不例外。我並不清楚卡爾‧威特(Karl Witte)在教育界的地位,在《哈佛天才》中也並沒有完整描述威特教育法,只是用引述的方式說明該教育法多麼棒、以及其他成功案例的故事。首先就第一印象,《哈佛天才》是一本教育理念的行銷書籍,其次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書作者劉首英不是張欣武、劉衛華(劉亦婷父母親),所以究竟寫作手法與目的是什麼並不清楚,如果真要看忠於劉亦婷一家人的看法,除另有專書《哈佛女孩劉亦婷》外,還可以參考新浪網讀書頻道《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所以千萬要弄清楚,《哈佛天才》可能無法忠實表達主角和其父母親的看法。
好,就我所看到的,《哈佛天才》不斷告訴天下父母:(1)孩子們的早期教育是很重要的;(2)只要遵循這個教育法,孩子都可以變成天才;(3)進入哈佛就是天才的象徵。我就分別聊聊這三件事情。
幼兒早期教育(0-3歲)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這也是近幾年來才逐漸被重視的,過去我們總認為三歲之前的幼兒不懂事,父母親懶得花心思或者耐心教導幼兒,對著剛滿一歲的baby講故事或談心似乎很好笑。現在不僅媽媽懷孕時就被鼓勵跟孩子說話,孩子出生後父母也以說話和行動不斷刺激幼兒腦部成長,不需要太多科學證明我就可以相信這是有用的,因為我觀察 Zack 的成長過程,聲音、影像、與行為的刺激對幼兒成長的幫助真的非常大,他9個月就會隨著音樂舞動、12個月大時要他把東西拿給外公他就會做,這些是《哈佛天才》所列舉的"驚人"事蹟,但我頗不以為然這些有多麼驚人,其實腦部得到充分刺激的幼兒應該都可以做到,現在小朋友腦筋轉得快、滿腦子大人思想不就是受到相對刺激的影響嗎?早期教育的重點當然不只是及早給予刺激,而更重要是選擇適當的刺激,這個非常困難。看電視是單向接收資訊,幼兒沒有互動的機會,容易養成不動腦筋的習慣,但是現在連大人都整天被電視綁住,要把電視丟掉真的很困難;又說太早讓幼兒接觸電腦不好,可我家 Zack 看到電腦就亢奮不已,因為我安裝了個小程式鎖住電腦,但隨便按個鍵螢幕就會出現東西或發出聲響,不僅保護我的資料也挺好玩的,結果他現在每天平均要玩個十分鐘才肯放過電腦。我不斷告訴他鍵盤只能用按的、不能敲打,只要敲打他就沒得玩,現在他懂得乖乖的按鍵盤,我猜再過一陣子他就要懂得用滑鼠控制游標了,這比我們所預期三五歲會用電腦的時間早太多了。對於這些現代化的刺激我一點也不緊張,因為他能玩的東西很多,還不至於沉溺在特定的對象上(而且我比他還會玩,嘿嘿∼)。
給小孩多樣化的刺激是很重要的,要讓他知道除了電視、電腦、音響、手機、電話、...這些大人玩具之外還有很多有趣的東西。Zack 每天都會有機會到外面走,到十八尖山步道、校園、假日市集、孔廟、百貨公司,什麼地方都可以,我們總是不斷的跟他聊天,告訴他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我們現在正在做什麼之類的,這和威特強調的多樣化刺激一樣,只是他是將近兩百年前就提出這樣的說法,強。
第二點是遵循這個教育法孩子就可以變成天才,當然如果條件符合,我百分之百同意。根據威特的意見,有哪些條件才足以造就天才呢?首先,父母親至少要有一個人可以全時間陪著小孩,隨時隨地教育、留意品德與行為、審慎選擇教育內容、過濾不當的訊息;接著,父母親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懂得兩種以上的語言,才能滿足威特對於父母親的要求底線,因為老威特不僅文史哲樣樣精通還可以教五種以上的語言(也有人質疑一位出身平庸的牧師如何達到博學境界);然後,最好不要上學(尤其公立學校),因為學校已經變成庸才聚集的地方,根本不重視道德與人品的教養,孩子只會沈淪而難以進步(兩百年前就已經如此,現今不就無藥可救?),例如表現優秀的人會被其他孩子仰慕而變成驕傲、進而演變成主從關係,老威特並認為在家自學完全不會影響孩子的社會性格,也不會讓孩子與群體生活脫節。美國有少數家庭不信任學校教育而在家自學,台灣最近也開始試驗在家自學制度,在教育平等權上讓父母選擇孩子受教的環境,主要還是父母親本身要自願並有足夠時間與精力來做。但是即使條件都符合,也按照威特法則教育,孩子變成天才的機率就很大嗎?雖然老威特認為成為天才的小威特既健康又快樂,絕無一般人對天才兒童的成見,但是有多少按圖索驥的父母能真的讓孩子在培育天才的路途上健康又快樂?
此外,威特教育法很有趣的一點是它有很大的篇幅在重新塑造父母親對幼兒早期與兒童教育的觀念,而不是一連串的規則和方法而已,如此一來,父母親被改變甚至比孩子還多,因為孩子們只不過因此而能充分開發了他們原本就具備的能力(之謂“天才”)。
第三,進入哈佛=天才?這是我最感到不以為然的一個觀念。或許大陸父母望女成鳳的心的確把進入哈佛當作天才的證書,但容我說句實在話(相信很多人也清楚),哈佛是有不少天才,但天才不一定進哈佛,哈佛也有很多人不是天才,基本上這兩件事是八竿子扯不上關係的。如果說進入哈佛是光宗耀祖倒比較實在。此外,英文書名 The Genius in Harvard University 就語意上來說是指哈佛的天才就劉亦婷一個人,也許是用字的問題,只是有點貽笑大方。每一位進入哈佛的學生都有資格寫一本哈佛天才,只是當大家把哈佛這麼名牌吹捧成這樣時,有人可能暗自納悶「我小孩隨便教教也能申請到哈佛,那算天才嗎?」我只能說哈佛的優秀人才很多,庸才也很多(敝人就是一個典範),自己說自己小孩天才不算數,起碼要哈佛校長說了才算數。況且這個時代,天才長大後還是要成為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另一個被揠苗助長的案例,父母親才能無愧的說真的培育了一個有用的天才。
對了,還是要扯一下哈佛。盲目崇拜名校和追求時尚名牌一樣愚蠢,進入名校不等於黃袍加身(或許社會價值偏偏就是如此認為),雖然學識更深、見識更廣、社交圈更往上爬是有絕對好處,但別忘了離開學校之後的成就才是這些光環與價值的體現。《哈佛天才》也許是出版商坐順風車之作,內容有點誇飾而過度強調天才與哈佛的關係,從網路上看到的第一人稱故事反倒平實多了,所以我會建議不要看這本書,而直接去看張欣武、劉衛華的作品。
從長大的劉亦婷自己嘴中說來,她覺得自己是個簡單的人,父母親寫書成功,但並不是她的成功,她只是一個學生(現在已經哈佛大學畢業了),這樣的態度是對的,也間接證明威特教育法中重塑父母親對幼兒教育觀的特色很成功。卡爾‧威特教育法上有很多值得參考的地方,也有一些需要因時制宜修正的地方(譬如階級和社交觀念),尤其是他在近兩百年前以一位平凡牧師的身分就有這樣先進的教育觀,實在佩服。未來如果有機會我期望能拜讀原作,因為後人的讚頌之作究竟有沒有誇大不得而知,或許哪位學教育的先進願意指點一下?(對了,教育研究所就在樓上,真是捨近求遠∼)
結論:省省時間吧,本書內容瑣碎,無法獲取完整教育概念與劉亦婷的故事。此外最令人生氣的就是本書封面人物根本不是劉亦婷(如果是的話就差太多了),她本人照片好看太多太多,她父母親寫的兩本書封面照片也選的好極了。生氣∼生氣∼
但建議閱讀英文版《卡爾·威特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Karl Witte)》,張欣武、劉衛華所著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以及新浪網為第二本書開設的讀書頻道《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
阿根廷,別讓我哭泣∼(3)
在新竹和台北世貿(阿根廷辦事處)之間“魚雁往返”幾回之後,逐漸摸清楚要踏上阿根廷之旅的全貌,簡直就像解謎遊戲。在前一篇提到的一些步驟還是有錯,現在都修正過了。以下是後續發展...
阿根廷方面的保人很快的親自跑他們外交部完成對保,禮拜二晚上他就 e-mail 告訴我一切 OK,台灣這邊的辦事處應該禮拜三的一早就會通知我繳費。這下遭糕,禮拜三早上十點有課人走不開就算了,機票又還沒開票。果不其然,早上九點半準時電話就來了,還催我盡快繳費,因為不保證一天內簽證可以下來(原因是辦事處處長不見得每天進辦公室),這下慘,沒機票正本怎麼繳費?趕緊催問旅行社機票的事情,一問之下竟然要到隔天(禮拜四)中午才開得出來!如果是這樣就玩完啦∼ 買尬的,趕緊死纏爛打、千拜託萬拜託他們幫忙趕開票,務必要在禮拜四早上十一點以前讓我拿到。
[2004-06-04夜更新] 隔天(禮拜五)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到阿根廷辦事處報到。能拿到簽證的話,週六一早的飛機就順利成行;如果沒拿到,就要趕緊辦機票退票、申請簽證退件、緊急通知主辦單位我無法出席、然後我的學生們會很鬱卒少了一個快樂的禮拜。當辦事小姐見到我的時候,我永遠忘不了她那鐵面無私又嘴角輕輕揚起的表情,似乎在告訴我什麼∼ 待我遞出收據並用試探的口吻問道「有辦出來嗎?」,她趨身到檔案櫃並輕口回應「有」,然後遞給我那張幾近不可能拿到的阿根廷簽證(好奇者請看右圖),我眼角泛著感動的淚光、連聲道謝(八點檔手法),她還是用那幾乎看不出來的微笑回應。喔∼買尬∼真不敢相信真的給我辦出來了!破記錄的五個工作天,再也無法被超越的極限啊!
阿根廷方面的保人很快的親自跑他們外交部完成對保,禮拜二晚上他就 e-mail 告訴我一切 OK,台灣這邊的辦事處應該禮拜三的一早就會通知我繳費。這下遭糕,禮拜三早上十點有課人走不開就算了,機票又還沒開票。果不其然,早上九點半準時電話就來了,還催我盡快繳費,因為不保證一天內簽證可以下來(原因是辦事處處長不見得每天進辦公室),這下慘,沒機票正本怎麼繳費?趕緊催問旅行社機票的事情,一問之下竟然要到隔天(禮拜四)中午才開得出來!如果是這樣就玩完啦∼ 買尬的,趕緊死纏爛打、千拜託萬拜託他們幫忙趕開票,務必要在禮拜四早上十一點以前讓我拿到。
- 禮拜四一早衝世貿,預定 9:30AM 停好車再轉戰南京東二段等機票。但竟忘了此時是 COMPUTEX TAIPEI 大拜拜,塞車啊!等停妥車子已經 10:20AM。
- Call 旅行社王小姐,她說機票還在趕,預計十一點整可以出來,改地點到南京東三段。
- 搭計程車衝到南京東三段巴西航空,10:40AM。Call 王小姐沒人接...不會是落跑吧(緊張)。
- 緊張!緊張!先溜到隔壁誠品喘口氣十分鐘∼
- 10:50AM 回到巴西航空樓下,再 call 王小姐還是沒人接...她放棄了嗎?(泣)。旁邊準備上班的錄音室員工們(包括一位抽煙打發時間的年輕女孩)不時用懷疑的眼光看著我。
- 11:00AM 接到王小姐電話,她正在路上,馬上就到(快啊!)。
- 11:03AM 素未謀面的王小姐騎小綿羊飛車抵達,就衝上樓去拿票。
- 11:05AM 王小姐再度出現,手上拿著通關王牌∼機票正本。然後憂慮的問我一句話:「你有美簽吧?」,這干美簽啥事?「現在巴西航空從東京飛聖保羅要有美簽才能登機」,我哩!想不到這通關王牌還要祕密金鑰才能開啟。幸好年初去了一趟美國,真是救命符。
- 11:06AM 衝過人行地下道到對面超商準備影印,竟然「準備中,尚未營業」,趕緊先衝世貿要緊。於是再度請台灣運將幫忙∼
- 11:15AM 很不幸碰到一位老神在在的運將先生,慢慢開、慢慢換道、不疾不徐,我都快尖叫出來了他也無所謂。想到世貿周邊的交通,心裡就涼了半截。
- 11:24AM到世貿之前一個路口,瞄到一家全家便利商店,心裡同時閃過電影裡常見的追逐情節,趕緊要運將停車,跳下車衝到全家先去影印再說(此時心裡竟默念著“全家就是你家”),然後衝上天橋、嘴裡喊著「抱歉!借過!」、衝下天橋、跑錯方向又趕緊跑回來、再往國貿大樓跑、鑽過行進中的車陣、衝進大門(還是乖乖的、上氣不接下氣的告訴警衛要幹什麼,免得被當作恐怖份子)、看到電梯燈正好亮了、衝進電梯、按10、...呼,終於可以喘口氣,電梯門開、再跑到阿根廷辦事處門口、看錶∼11:27AM。幸好。
- 領繳費單、到一樓繳錢、再回十樓領收據,11:34AM完成(已經略微超過時間)。
[2004-06-04夜更新] 隔天(禮拜五)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到阿根廷辦事處報到。能拿到簽證的話,週六一早的飛機就順利成行;如果沒拿到,就要趕緊辦機票退票、申請簽證退件、緊急通知主辦單位我無法出席、然後我的學生們會很鬱卒少了一個快樂的禮拜。當辦事小姐見到我的時候,我永遠忘不了她那鐵面無私又嘴角輕輕揚起的表情,似乎在告訴我什麼∼ 待我遞出收據並用試探的口吻問道「有辦出來嗎?」,她趨身到檔案櫃並輕口回應「有」,然後遞給我那張幾近不可能拿到的阿根廷簽證(好奇者請看右圖),我眼角泛著感動的淚光、連聲道謝(八點檔手法),她還是用那幾乎看不出來的微笑回應。喔∼買尬∼真不敢相信真的給我辦出來了!破記錄的五個工作天,再也無法被超越的極限啊!
Subscribe to:
Posts (Atom)